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2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8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生动且深刻的比喻,它将人分为了三种类型:“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这个精彩的分类,源自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它能极大地启发我们对工作、对团队,乃至对人生的思考。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三种人分别是什么样子。想象一下,我们周围的世界,物质可以根据燃烧特性分为自燃物、可燃物和不燃物。人,其实也一样。第一种,是“可燃型”的人。他们就像普通的木柴,需要外界的一把火,比如领导的指点、朋友的鼓励,才能被点燃,然后发光发热。他们是团队中的大多数,是可靠的中坚力量。第二种,恰恰相反,是“不燃型”的人。他们就像一块坚冰或者一块石头,即便你拿着火把去靠近,他们也冰冷如初,甚至还会反过来浇灭你的热情。在一个组织里,这样的人表情麻木,态度消极,不仅自己不愿前进,还会成为团队的“氛围杀手”,拖垮整体的士气。而第三种,也是最珍贵的,就是“自燃型”的人。他们自己就是一座能量源,无需他人催促,就能主动寻找目标,并为之熊熊燃烧。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那些以进军“甲子园”为目标的高中棒球队员。他们从内心热爱棒球,眼里有光,心中有火,为了共同的梦想,不知疲倦地投入训练。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和蓬勃的活力。他们,就是一个能够自我燃烧的团队。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呢?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热爱,二是目标。你必须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或者培养对当下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是内在的、永不枯竭的燃料。但光有热爱还不够,你还需要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就像企业家,他们时时把公司的前途放在心上,尤其在逆境中,他们会为了突破困境而废寝忘食地思考,并主动激励团队:“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你要这样做,我们要那样做!”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正是自我燃烧的体现。反过来看,那些“不燃型”的人,对于任何组织,尤其是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书中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因为一个冰冷的个体,足以让整个热情的氛围降温。所以,无论是对于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培养“自燃”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对于个人,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和温度;对于企业,能否将员工培养成自燃型的人,更是#金手指胶带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