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双关,含蓄回话 #提升自己 #每日一读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谐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表面上说的是这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种意思。 双关是日常交谈和回话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技巧。 西莫多·冯卡门是现代著名的航空大师,在他八旬高龄时美国政府授子他美国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 当授勋仪式结束后,冯卡门走下台阶时,他因患严重的关节炎,显得步履艰难,美国总统急忙上去搀扶他。冯卡门在向他示意感激之后,轻轻地推开总统的手,说:“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搀扶,唯独举足攀登者,方求一臂之力。” 冯卡门在这里借用语境,巧设双关,表面上是说下坡、上坡之事,实则暗指希望总统平时多多关注在困难的条件下向科学高峰辛勤攀登的科研工作者,含意深刻,表达得体。 作为一种回话和表达技巧,双关法由“字面直言意义体”和“深层含义意义体”构成。 前者主要是借助语义或语音的联系而产生,后者则要借助句子、环境,甚至全篇论述才能产生双关效果。 后者的含义一般是隐含在前者之中,正是这种含而不露、饶有兴趣的表达,能给人以意外之感。 从前,有位县官带着随员骑马到王庄去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路口,不知如何走,正巧遇见一农夫,县官大声问道:“喂、老头,到王庄怎么走?” 那农夫不睬不理,只是赶路。 县官大声要他停下。 农夫回说:“我没时间,我要去刘庄看一件古怪的事。” 县官问:“什么古怪的事?”农夫有板有眼地说:“刘庄有匹马下了一头牛。” 县官感到莫名其妙的说:“真的?马怎么会下牛呢?应该下马才对啊!”。 农夫煞有介事地回答:“世上的怪事多着哩,我怎么知道那畜生为什么不下马呢?” 面对无礼的县官,直言相劝相骂当然于事无补,农夫机智地运用语义双关的手法给予回答和讽刺,借字面的“畜生”,斥责连做人常礼都不懂的县官,手法高明得很。 我国唐朝段成式著的《西阳杂俎》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主管官,主管封禅后各级官员的晋升。按照惯例,封禅后官员都要晋升一级。但九品官郑镒因为是主管官张说的女婿,一下子晋升到五品。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宋朝高僧经典诗作解析:禅理与人生智慧 1. 无门慧开《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禅理与人生智慧:以四季自然之景的更迭,喻指人生本有不同的美好境遇。核心在于“无闲事挂心头”——所谓“闲事”,正是我们对得失的计较、对未来的忧虑、对过往的执念。学会清空内心的杂念,接纳每个阶段的顺与逆,便能在平凡日常中体会到“人间好时节”的通透,这正是“平常心是道”的极致体现。 2. 佛印了元《答苏轼》(节选) 诗句: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注:此为禅门公案衍生诗句,生动体现佛印的禅心) 禅理与人生智慧:“八风”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人生境遇的考验。佛印本以“八风吹不动”自证禅心稳固,却因苏轼一句戏言动怒过江,反证“破执”之难。诗句以幽默的反差提醒世人: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强行压制情绪,而是从根源上放下对“自我尊严”“他人评价”的执着,唯有不被外境左右,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3. 宏智克勤《坐禅箴》(节选) 诗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禅理与人生智慧:直击人生最根本的命题——生死无常。宏智克勤以警策之语提醒世人,生命的长度无法预知,切勿以“来日方长”为由拖延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里的“学道”并非特指宗教修行,而是指探寻内心的清明与价值: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不沉溺于虚无的享乐,不逃避应尽的责任,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清醒与厚重,便是对“生死如归”的最好回应。 4. 道原《景德传灯录》(载延寿禅师诗) 诗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禅理与人生智慧:以看似矛盾的意象打破常规认知,如“空手握锄”“桥流水不流”,实则是引导世人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世间万物本无绝对的“有”与“无”“动”与“静”,烦恼往往源于我们对事物的刻板定义。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得失、荣辱、顺逆,不被表象束缚,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获得思维与心灵的双重自由。#枫叶🍁 #街头随拍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