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悟…3天前
阅读打卡: 佛教哲学认为,人的一切苦难产生的根源在于欲望。书中提及了佛教中被摒弃的二分法:一方面是纯净的灵魂,它是理性的居所和善的源泉;另一方面是堕落的肉体,它是欲望、激情和本能的栖息地。尽管佛教舍弃了灵魂的观念,但佛陀依然将欲望、激情和本能视为需要反抗并最终摧毁的对象。 就我个人而言,欲望不应被抑制,而应正向引导。因为一个缺乏欲望和激情的人,是没有奋斗动力的。自然界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因此拥有生存的“欲望”;人类社会因竞争和创新而不断进步,因此拥有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进取的“欲望”。对欲望的抑制,实则是对生命本能的摧残。当然,违背社会伦理、阻碍社会进步的贪婪,仍需加以引导乃至打压。 谈及“苦难”,书中亦重点阐述了“同情”的概念。然而,尼采认为“同情”是不健康的,他认为同情本质上使人衰弱,意味着为他人的苦难所伤害、所损伤。同情是虚无主义的实践,让人走向虚无。 写至此处,我不禁想起了《天道》中的一个词——“文化属性”。强势文化(向内求,不怨天尤人,遵循规律,不心存侥幸,谋求长远,不贪一时之快,有直面风险的勇气,也有创造机会的主动,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造就强者;弱势文化(向外求,总等待机会垂青,逃避责任,总为失败找借口,图一时之快,放弃长期价值,迷信奇迹却不敢行动,机会来临也抓不住,最终只能在抱怨中原地打转)造就弱者。文化属性是人的根基,思维方式是其枝,行为习惯是其叶,价值观是其魂。 当然,无论理论如何阐述,最终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每个人的认知。
00:00 / 07: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6: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1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8: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8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