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65式军服,是我军取消军衔制后发行的一套制式军服。由贺龙主持设计,恢复红军时期简洁风格,体现“官兵一致”原则。林彪提议采用红军红领章、红帽徽,获毛泽东批准,成为65式军装的标志,即两面红旗一颗红星。 早期为棉质国防绿,1972年后引入日本印染技术解决褪色问题,后期采用“的确良”(涤纶)面料。 65式强调官兵一致,干部上装比士兵多两个下兜,其他一样。士兵军装仅有两个上口袋,明扣设计;军官为上下四个口袋,上口袋暗扣。 这套服装是我军历届军服中最利索的一套,尼克松就说他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威武的仪仗队穿的就是这套。65式是解放军第五代军服(前有50式、55式,后有87式、07式),其简洁设计被列为“最经典一代”。 65式尤其适合女兵,虽然略显宽大,但绝不抹杀女性特色,相反,隐忍的内敛的美极具诱惑,更显英姿飒爽。 “三点红、一身绿”从1965年6月1日至1985年5月1日,65式军服在我军整整实行了20年,是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着装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 65式是我军迄今为止服役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军装,甚至很多东南亚、非洲、拉美的毛派游击队都曾使用过这套军服。 65式军装在文革时期(1966-1976年)成为特殊象征,跨越文革至改革开放初期,成为“人民军队标志”和特殊历史时期的视觉符号。 毛泽东接见外宾、周恩来罕见军装照均着65式;刘华清将军访美登航母时身穿65式军装,其踮脚凝视美军装备的照片成为民族自强象征。 社会掀起“军装时尚潮”,普通民众通过改制服装模仿军装款式,甚至用红布自制领章。那个年代,不管是否入伍,有几个小伙子没穿过六五军装?最不济也戴过军帽穿双解放鞋。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和刻本《 通俗演义三国志》 1. “和刻本”指在日刻版、印刷、发行的汉籍(中国书籍)。和刻本通常经过日训点(加上标点符号和读音顺序标记),以便岛国人阅读。它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2. 核心价值点:河锅晓斋绘真像40幅 【河锅晓斋】(1831-1889):日江户时代末至明治时代初的绘画巨匠,被誉为“末代浮世绘大师”和“画鬼”。他早年师从歌川国芳(另一位以绘制水浒英雄闻名的浮世绘大师),后期融汇各派,技艺出神入化,题材从浮世绘到传统岛国画、讽刺画,无所不精。 “绘真像”:即人物绣像插画。由晓斋这样的顶级大师亲自操刀为《三国演义》绘制人物画像,极大地提升了这套书的艺术价值和收藏等级。这40幅画像本身就是独立的艺术品,代表了浮世绘人物画的极高水准。 3. 出版信息:明治十一年(1878年)出版 【时代背景】:明治十一年处于日明治维新的早期(1868-1912)。此时西风东渐,但汉学依然有深厚根基,出版技术正处于从传统木版印刷向现代铅印过渡的时期。这个年代出版的书籍,既有古风韵味,又带有新时代的气息,是收藏的热门时期。 4. 附属内容 【序言作者】:峰南迁夫(撰) “明治丁丑”即明治十年(1877年),比出版时间早一年,这是序言写就的时间。 “峰南迁夫”是一位岛国汉学家的号。撰写了这篇序言,其内容必然是对《三国演义》的解读与推崇,增加了本书的学术分量。 【序言书写者】:東園青木隆(书法家) 【金圣叹长序】: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等影响巨大。虽然历史上他并未评点《三国演义》(他评的是《水浒》),但日书商常假托其名或以他的批评风格为噱头来增加销量,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学评论对日的深刻影响。 【蜀魏吴三国姓氏表】:这是非常实用的阅读工具,方便读者理清复杂的人物关系,体现了出版物的用心。 【学者加持】:永井德邻负责“和解”(即施加训点)。这意味着这不是简单的翻印,而是经过著名汉学家校勘、标注的“学术版”。 【流传有序】: 挹风馆、清风阁、万青堂合作出版,曾在1883年为“秋光”珍藏。这是最关键的信息! 更是它超过140年流传历史的实物证明,充满了“物语”(故事性) #古籍古书 #三国演义 #老物件 #古籍 #日常分享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1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8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