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92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2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朋友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有点沉重,但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话题。就是那句话——“匮乏的人给出去的爱都有强烈的牺牲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妈妈总是把鸡腿夹到你碗里,说她不饿、不爱吃。然后你就真的信了,开心地吃下去。直到很多年后,你才发现,哪有人不爱吃鸡腿呢?她只是舍不得。 这种“舍不得”,这种“我都是为了你”,听起来很伟大对不对?但说实话,小时候的我,感受到的不是纯粹的爱,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我会想,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太不懂事了?甚至会有种罪恶感,觉得我的存在本身,就是妈妈的负担。 现在想想,这种带着强烈牺牲感的爱,其实来自于内心的匮乏。当一个物质上或者精神上很匮乏的人去爱别人的时候,他们能给出去的,往往不是充盈的、流动的爱,而是“我把我仅有的都给你了,所以你一定要珍惜,要感恩,要回报”。 我认识一个单亲妈妈,她每天打三份工,自己连杯奶茶都舍不得喝,但给孩子报最贵的补习班。每次孩子成绩稍有波动,她就会说:“你知道妈妈为你付出了多少吗?”孩子后来跟我说,他活得很累,因为他不是在为自己学习,而是在为妈妈的牺牲还债。 这种爱,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其实啊,真正充盈的爱,应该是轻松的,是“我给得起,所以我给”,而不是“我什么都没有,但我还是硬要给”。就像两个人分享一块蛋糕,如果我自己也吃得开心,然后分你一半,这是分享;但如果我饿着肚子,把整块都给你,还要看着你吃,这就成了牺牲。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特别是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在匮乏中长大的人? 首先,我们要学会觉察。觉察到自己是不是也在用这种方式爱别人。比如对伴侣说:“我为你放弃了那么多工作机会”,对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这些话背后的能量,其实是控制,是绑架。 然后,我们要练习先填满自己。这不是自私,这是负责。就像飞机上的安全提示,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再帮助别人。物质上,该给自己花的钱要花;精神上,该满足自己的需求要满足。只有当我们内心是满的,溢出来的那部分爱,才是健康的、不求回报的爱。 最后,如果我们是被这样的爱养大的,要学会理解和释怀。理解父母那代人,他们可能真的在物质和情感上都很匮乏,那是他们唯一会的方式。但我们这一代,可以选择不一样。 真正的爱,不应该是一场债主的游戏,而应该是两个完整的人,互相滋养,彼此照亮。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先好好爱自己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3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4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7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