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23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9
丝路故事-唐古拉山口 我在宋庄三年,卖的都是自己的画 —— 一部分是丝路考察积累的作品,一部分是近年新作。我们做了可收藏的数字版画,也推出了不限量装饰画,两者都是我亲手创作。 别觉得 “老太太随便能画”—— 我是版画系出身,国画、水粉样样会,只画喜欢的:身边的绿叶、猫狗、公鸡母鸡,还有曾救助过的受伤鸽子,这些美好都藏在画里,常看我直播的朋友都见过。 我和老伴赵以雄半辈子都在丝绸之路上考察写生,是丝绸之路的风土人情滋养了我,也让我积累了上万张画作 —— 这些画可不是随便画出来的,每一张都凝聚着艰辛,甚至是出生入死的经历。就说其中一张,是在海拔五千米的唐古拉山画的。当时我们到了那里,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远处是巍峨的高峰,景色虽美,可连个帐篷都没有,根本没法画画。更难熬的是高原反应,我手不停哆嗦,嘴唇都紫了。旁边有个特别小的兵站,我进去求助时,战士们看到登记本上写着两个人,就问我 “另一位在哪?” 我说 “在门口车里呢,没敢停车,怕车熄火后启动不了”,我先生一直守在车里。 战士们特别好心,让我们收拾好东西,把我们领到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有两张铺着大白被窝的床。他们掀开被窝说 “你们俩赶紧躺下,先暖暖身子”,躺下后没多久,身上就不冷了,也不哆嗦了,歇了一会儿,我感觉好多了,又看到我们带的画具都已经拿了上来,就走到窗边铺开画纸准备创作。我先生一看我要画,也来了兴致,起身跟我一起,我们俩一人画了一张。 现在很多摄影家、画家,你们有在海拔五千米、缺氧的环境下画过画吗?要是没有那个兵站的战士们帮忙,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两幅作品。所以这张唐古拉山的原作,我绝对不会随便卖掉 —— 有人说愿意高价买原作,但这是用生命换来的画,多少钱都买不走它的意义。现在这张画虽然不一定符合专业美术的审美标准,但它是在缺氧、牙齿都冻得 “噔噔噔” 打哆嗦的情况下完成的,背后还有一群陌生人的善意支持,这份念想和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只想把它拿出来展览,让大家看看这份坚守。#丝路之母耿玉琨 #书画艺术 #书画 #丝绸之路 #人物故事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1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走走看看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位于姑苏古城内,南邻苏州博物馆、拙政园,是一座小而精的苏式建筑。在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档案馆内,设有主题展厅、特藏室、多功能会议厅、查阅利用区等功能区域,集档案收藏、保护利用、研究展示、教育宣传、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常设展“档案在左 丝绸在右”也正式开启,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丝绸历史文化。 馆内的展览和活动旨在传播中国丝绸历史文化,同时也是苏州助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成果。 此外,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构建培养国际化档案人才机制,并加强学术研究工作,开展对丝绸档案遗产保护的学术研究。馆内还设有江苏省丝绸档案文化科普实践基地,与高校、学会、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推动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收藏了29592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在2017年10月与甲骨文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这批档案,是承载苏州“丝绸之府”历史记忆的宝贵财富,更是100多年来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珍贵记录和东西方商贸交流的重要见证,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丝绸行业从手工到工业的“转型升级”。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