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少年从教学楼坠落之后:那些被忽略的求救信号与迟来的追问》 “学校正在处理这个事情。” 11月21日早晨8点,湖南邵阳技师学院的教学楼前,一个年轻的身体从高处坠落。当记者拨通学校办公室电话时,得到的回应谨慎而克制。 公安来了,120来了,人社局、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都来了——所有该出现的部门都在现场,唯独那个男孩的生命安危,成了一个无人能答的谜题。 “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不便告知。” “不清楚情况。” 这些熟悉的回应背后,是一个家庭正在崩塌的世界。 ——————————————— 每一起青少年坠楼事件,都像一面残酷的镜子,照见我们教育体系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里,这群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处在最矛盾的年纪——他们被期待着掌握一技之长,却又常常被遗忘在升学的“第二梯队”。他们的心理困境,是否也因此被默默搁置? 那个清晨,在他踏上教学楼栏杆前的最后一刻,是否有人曾注意到他异常的神情?是否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是否有一扇始终敞开的心理咨询室的门? ——————————————— 我想起去年采访过的一位职校心理老师的话:“这些孩子承受着双重压力——既要面对青春期的迷茫,又要过早背负生存的焦虑。但他们往往最不善表达,也最容易被忽视。” 事后的紧急处理固然重要,但真正关键的,或许是事前的每一个平凡日子——当某个学生突然沉默,当成绩莫名下滑,当他在朋友圈发出晦涩的文字时,我们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 多部门介入的调查是必要的。但比查明“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避免下一次”。 公安查证事件性质,教育局关注教学管理,人社局督导职业教育质量——这些分工明确的职责范围,能否拼凑出一个少年完整的生存状态? 当一个生命选择以最决绝的方式离开时,他抗争的或许不只是某个具体矛盾,而是长期积累的无力感。 ——————————————— 生命的重量,从来不该等到坠落时才被重视。 当我们在为就业率、技能证书奔忙时,更该记得为年轻心灵筑起防护网。 他沉默由他沉默,关怀不能缺席。 真正有效的预防,不是在事发后组建工作组,而是在每一个平凡清晨,有人能注意到他眼底的阴霾,轻轻问一句:“你还好吗?” #涨知识 #知识科普 #原创视频 #读书方法 #读好书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9: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1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