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不是教育的滞后性,教育一直具有前瞻性,滞后的是我的人生阅历。
1月前·新疆

4264

分享
回复
2022年在青藏铁路的火车上刚刚从拉萨出发,我看到窗外的草原上的三两个干活休息的军人,好奇的向他们招手,本来没期望他们能看到,结果他们居然看到了也冲我招手,那时候感觉真的很感动
2月前·浙江

1144

分享
回复
比山更高的“山”
2月前·浙江

1.1万

分享
回复
作为一名铁路职工,当我了解到青藏铁路的历史,我为国家感到自豪,为铁路自豪。[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
作者赞过
2月前·西藏

5702

分享
回复
小时候学这篇文章其实觉得很无聊,不怎么喜欢,但是记住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手法“借物喻人”,以后看到这个手法,想到的就都是《白杨礼赞》了。
1月前·山东

8468

分享
回复
...
突然觉得别的地区的教育好落后 这种文章肯定是要讲的 而且第五讲的很透彻 怎么可能不讲是借物喻人或者直接不教[泪奔]这是小学语文吧 小学语文培养不出来以后都写不出来什么的 真是看了评论区才知道外面怎么是这么教书的 好不可置信居然不教
2月前·浙江

19

分享
回复
教育是有前瞻性,只是我们当时太小了,我们不懂,现在想一想,书上说的真对啊。长大了回家时小孩都不认识,提到他们父母的名字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真是应了那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啊
2月前·河南

13

分享
回复
...
语文真的很神奇,即便你没有认真的去学,成绩也不好,但当某天某个时刻,你看到某个场景,遇到某件事时,总会想到与之对应的文章,诗词,或者用当初自己很讨厌的表达方式去感慨眼前的处境或者景观[暗中观察][暗中观察]
2月前·广东

16

分享
回复
其实文章不止写了西北白杨树,还写了哨兵,写了居民,他们都是白杨树。白杨树的精神。写的是树,也不止是树。 西藏在西南 ,当然现在 “白杨树”无处不在。
2月前·四川

54

分享
回复
曾经老师说:如果将来你们走进那块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那片贫瘠的荒原草甸、莽莽群山之间屹立着这个世界上最挺拔的白杨。当时很疑惑的地方就是前不久她刚刚给我们区分了“矗立”和“屹立”的区别,那个一个严谨的老师又怎么会说错呢,当我满心期待的纠正她的错误时,她却说没有错。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语文,走近了这位失交多年的“好友”,明白了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满文不见他,满文皆是他。
2月前·甘肃

5

分享
回复
不是教育具有滞后性,是人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步,人的思想具有进步性,人往往在多年之后才能够清楚的理解到当初课文的意思,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
1月前·广东

14

分享
回复
小时候被局限于课本的几行文字里 以为那笔挺 傲然的真的是白杨树 长大后 我走出课本 走到那西北的荒漠里才惊觉 那是一个个比白杨树还要高大的 笔直的战士 才真正懂了 那些白杨树为何是中华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2月前·内蒙古

8

分享
回复
当年基本上十米一个人 又让我想到户晨风说铁路应该私有化 我真的气笑了 私有化青藏铁路哪个企业会去建?
1周前·江苏

19

分享
回复
我的白杨礼赞[流泪]
2月前·陕西

2207

分享
回复
就像西游记,小时候一直觉得唐僧没什么魅力,我30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唐僧对真经那么的执着,那种坚持才是西游记要告诉我的答案。教育只能超前,而顿悟往往是滞后,时间会给你真正的答案,而有些答案需要一辈子才会悟出来,也可能悟不出来…
2月前·江苏

2

分享
回复
语文 历史 真的是非常后悔没有好好学的 长大了才品味到语文的魅力之处 也才明白历史有多震撼 难怪大人们总说 好好学习 不然会后悔 当时只觉得大人啰嗦无聊 我从来没想过 自己也竟成了这般无趣的大人
1月前·重庆

1

分享
回复
人生路漫漫,行路匆匆,老师们只能在有限的12年里面将文字里所描绘的景,人,事及其所承载的信念,悲欢,情感以他(她)们自己的方式及感悟述说给我们,语文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一门课,只有到了某一节点,才能感悟出文字里所蕴含的力量一角。[流泪]
2月前·广东

5

分享
回复
白杨树很好,小小的我就知道自己要做一个傲然挺立的人,即使在荒漠,即使在黄土,即使在戈壁,无论在哪里,都要傲然挺立、光明磊落、普普通通却正直坦荡地活着,努力地汲取水分,向上长
2月前·上海

1

分享
回复
...
每个进藏的人都不会忘
2月前·浙江

1452

分享
回复
捣蛋猪
捣蛋猪

粉丝1313获赞107.8万

热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