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头条 2025年9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宣布在血液筛查中首次发现一例极罕见的Jk(a-b-)血型,因其稀有度远超“熊猫血”而被学界称为“钻石血”。这一发现标志着珠三角地区稀有血型数据库实现零的突破,也为区域精准输血提供了关键储备。 基因突变铸就“特殊通行证” “钻石血”的形成源于人体18号染色体上的SLC14A1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表面彻底缺失Jkᵃ、Jkᵇ及Jk3抗原。这种抗原的完全缺失如同红细胞表面缺少了“特定标识”,使得该血型在输血时面临极高风险。若患者体内产生抗Jk3抗体,必须输注同血型的血液,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免疫反应。 稀有度超“熊猫血”百倍 据顺德区中心血站披露,Jk(a-b-)血型在中国人群中的概率仅为0.002%—0.02%,而大众熟知的“熊猫血”(Rh阴性血型)概率约为0.2%—0.5%,稀有度超百倍。此次发现的“钻石血”是顺德区自2024年引入尿素溶血试验技术后筛查出的首例,此前本地从未有过相关记录。 纳入稀有血型库筑牢生命防线 鉴于“钻石血”的极端稀有性,顺德区中心血站已将其纳入本地及广东省稀有血型库。这一举措不仅填补了区域稀有血型筛查的空白,更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紧急输血需求提供了关键保障。血站工作人员强调,对于产生抗Jk3抗体的患者,同型血输注是唯一安全选择,而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将大幅缩短匹配血液的寻找时间。 技术突破与临床意义 此次发现得益于尿素溶血试验技术的引入,该技术能够精准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缺失情况,为稀有血型筛查提供了科学依据。专家指出,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未来可能发现更多罕见血型,而稀有血型库的完善将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