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9
当下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美在博弈,而俄罗斯却被孤立了。这不是巧合,而是格局使然,是对中美最有利的状态。 在今天的世界里,对中国有威胁不止是中美相争,还有俄欧联手。 如果俄罗斯与欧洲真正携手,能源与制造合流,资源与工业打通,从柏林到莫斯科,一条横贯欧亚的经济与军事走廊就会出现。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在大西洋的影响力将被削成零,意味着整个欧亚大陆将拥有独立的能源与产业体系,不再需要美元,不再需要美国的安全伞,那将是一场地缘结构的地震,世界秩序将被彻底改写。 所以美国一定要拆开这条可能的联盟,把俄罗斯推到孤立的位置,而中国也需要维持这种脆弱的平衡。美国忙着拖住俄罗斯,欧洲忙着防御东线,整个西方的注意力都被固定在欧洲战场上,对中国来说这就是时间窗口。 更关键的是,美国虽然是中国的竞争者,却是地缘上距离最远、威胁最小的对手。它隔着太平洋,既无法直接形成军事压迫,也无法夺走中国的大陆影响力。真正让中国历史上头疼的,从来都是北方与西北方向的危险,是那些能跨越陆地结成同盟的力量。 今天的格局正好反了过来,美国在帮中国牵制欧洲,中国在利用美国延缓俄欧的联结。这场博弈的核心不在谁更强,而在谁能掌控时间。对美国来说,拖垮俄罗斯意味着欧洲安全可控,北约重新团结。对中国来说,让俄罗斯扛着不倒,但也不赢可以让西方力量被拖在欧洲战场上,避免亚太成为新的火药桶。 表面上是对抗,实际上是互相借力。他们都不希望这场冲突结束,只希望它别太快。俄罗斯被孤立的背后,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被重新锁定,能源、制造、资本、市场,这四个关键环节被人为分割欧洲被迫重启军工生产线,日本承担起亚洲的安全角色,而俄罗斯只能在制裁和战争中维持 喘息 它的能源出不去,制造接点与不回,市场被挤压,只能依附于有限的贸易通道。而这种被孤立的状态,恰恰让中美都松了一口气。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必要的敌人,没有俄罗斯,北约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担心欧洲会重新整合,于是他必须让一个威胁永远存在。这个威胁30年前叫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只要俄罗斯威胁还在,欧洲国家就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美元的信用、军火的出口北约的凝聚力才能持续。 这也是为什么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北约反而更强了。德国军费翻倍,芬兰、瑞典加入联盟,法国的“欧洲军梦"彻底破产,美国重新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指挥官。 对中国来说,这场孤立同样是一个可控变量。俄罗斯不能赢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当下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美在博弈,而俄罗斯却被孤立了。这不是巧合,而是格局使然,是对中美最有利的状态。在今天的世界里,对中国有威胁不止是中美相争,还有俄欧联手。如果俄罗斯与欧洲真正携手,能源与制造合流,资源与工业打通,从柏林到莫斯科,一条横贯欧亚的经济与军事走廊就会出现。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在大西洋的影响力将被削成零,意味着整个欧亚大陆将拥有独立的能源与产业体系,不再需要美元,不再需要美国的安全伞,那将是一场地缘结构的地震,世界秩序将被彻底改写。 所以美国一定要拆开这条可能的联盟,把俄罗斯推到孤立的位置,而中国也需要维持这种脆弱的平衡。美国忙着拖住俄罗斯,欧洲忙着防御东线,整个西方的注意力都被固定在欧洲战场上,对中国来说这就是时间窗口。更关键的是,美国虽然是中国的竞争者,却是地缘上距离最远、威胁最小的对手。它隔着太平洋,既无法直接形成军事压迫,也无法夺走中国的大陆影响力。真正让中国历史上头疼的,从来都是北方与西北方向的危险,是那些能跨越陆地结成同盟的力量。 今天的格局正好反了过来,美国在帮中国牵制欧洲,中国在利用美国延缓俄欧的联结。这场博弈的核心不在谁更强,而在谁能掌控时间。对美国来说,拖垮俄罗斯意味着欧洲安全可控,北约重新团结。对中国来说,让俄罗斯扛着不倒,但也不赢可以让西方力量被拖在欧洲战场上,避免亚太成为新的火药桶。表面上是对抗,实际上是互相借力。他们都不希望这场冲突结束,只希望它别太快。俄罗斯被孤立的背后,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被重新锁定,能源、制造、资本、市场,这四个关键环节被人为分割欧洲被迫重启军工生产线,日本承担起亚洲的安全角色,而俄罗斯只能在制裁和战争中维持喘息它的能源出不去,制造接不回,市场被挤压,只能依附于有限的贸易通道。而这种被孤立的状态,恰恰让中美都松了一口气。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必要的敌人,没有俄罗斯,北约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担心欧洲会重新整合,于是他必须让一个威胁永远存在。这个威胁30年前叫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只要俄罗斯威胁还在,欧洲国家就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美元的信用、军火的出口北约的凝聚力才能持续。 这也是为什么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北约反而更强了。德国军费翻倍,芬兰、瑞典加入联盟,法国的"欧洲军梦"彻底破产,美国重新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指挥官。 对中国来说,这场孤立同样是一个可控变量。俄罗斯不能赢,也不能输。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1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2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
当下的世界,中美在博弈,而俄罗斯却被孤立了。这不是巧合,而是格局使然,是对中美最有利的状态。在今天的世界里,对中国有威胁不止是中美相争,还有俄欧联手。如果俄罗斯与欧洲真正携手,能源与制造合流,资源与工业打通,,从柏林到莫斯科,一条横贯欧亚的经济与军事走廊就会出现。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在大西洋的影响力将被削成零,意味着整个欧亚大陆将拥有独立的能源与产业体系,不再需要美元,不再需要美国的安全伞,那将是一场地缘结构的地震,世界秩序将被彻底改写。所以美国一定要拆开这条可能的联盟,把俄罗斯推到孤立的位置,而中国也需要维持这种脆弱的平衡。美国忙着拖住俄罗斯,欧洲忙着防御东线,整个西方的注意力都被固定在欧洲战场上,对中国来说这就是时间窗口。 更关键的是,美国虽然是中国的竞争者,却是地缘上距离最远、威胁最小的对手。它隔着太平洋,既无法直接形成军事压迫,也无法夺走中国的大陆影响力。真正让中国历史上头疼的,从来都是北方与西北方向的危险,是那些能跨越陆地结成同盟的力量。 今天的格局正好反了过来,美国在帮中国牵制欧洲,中国在利用美国延缓俄欧的联结。这场博弈的核心不在谁更强,而在谁能掌控时间。 对美国来说,拖垮俄罗斯意味着欧洲安全可控,北约重新团结。对中国来说,让俄罗斯扛着不倒,但也不赢可以让西方力量被拖在欧洲战场上,避免亚太成为新的火药桶。 表面上是对抗,实际上是互相借力。他们都不希望这场冲突结束,只希望它别太快。俄罗斯被孤立的背后,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被重新锁定,能源、制造、资本、市场,这四个关键环节被人为分割欧洲被迫重启军工生产线,日本承担起亚洲的安全角色,而俄罗斯只能在制裁和战争中维持喘息 它的能源出不去,制造接不回,市场被挤压,只能依附于有限的贸易通道。而这种被孤立的状态,恰恰让中美都松了一口气。对美国来说,俄罗斯始终是一个必要的敌人,没有俄罗斯,北约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度担心欧洲会重新整合,于是他必须让一个威胁永远存在。这个威胁30年前叫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只要俄罗斯威胁还在,欧洲国家就离不开美国的保护伞。美元的 信用、军火的出口北约的凝聚力才能持续。 这也是为什么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北约反而更强了。德国军费翻倍,芬兰、瑞典加入联盟,法国的“欧洲军梦"彻底破产,美国重新成为了西方世界的指挥官。对中国来说,这场孤立同样是一个可控变量。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