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一个初二的小女孩上课。她写作文的时候我发现她不是平时那样真的沉默寡言。 今天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她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笔尖在作文本上停了十分钟,只写下一行字:“我的妈妈很爱我。” 她平时上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乖乖的小孩,不会故意捣乱,也不会大声吵闹,就是安安静静的听我讲课,乖乖的做题。 但是她妈妈口中的她,是一个十分叛逆的小女孩。会跟她顶嘴,会跟她对着干,这让我感到很不解。 她妈妈过来跟我说:“老师,她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说急了就摔门,说‘不写了’。”她的表情瞬间很沮丧,感觉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了。其实我不赞同上课时家长在旁边旁听,遇到好的家长不插嘴还好,如果插嘴的家长很容易打乱课堂节奏以及我和学生之间微妙的氛围 后来我才知道,她妈妈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是“打的轻”,我看着她紧攥的笔和几乎要哭出来的表情,想起了她妈妈刚才炫耀的话:“我给她买了好多满分作文,让她天天抄!” 我沉默了…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我轻轻抽走那本厚厚的《范文精选》,她愣住了,警惕地看着我。 “我们不写‘我的妈妈’了。”我把本子合上,“我们来写‘妈妈的破绽’。” 她眼睛动了一下。 “你仔细观察过吗?妈妈总说她不累,但有没有哪个瞬间,你看到了她的破绽?比如她靠在沙发上不小心睡着的样子,比如她忘记关的火,或者她悄悄染发后,新长出的那一截刺眼的白发?” 女孩的眼眶突然红了。 她低下头,笔尖开始移动。这一次,没有停顿。 二十分钟后,她写下了这样一个片段: “我发现妈妈的破绽,藏在她的手机里。她的搜索记录,从‘哪家餐厅好吃’变成了‘孩子不爱写作文怎么办’;她的购物车,从漂亮的裙子,变成了给我买的教辅书。原来,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她也在笨拙地学习如何当我的妈妈。” 当她读完这段,声音是哽咽的。那个被说“三棍子打不出屁”的女孩,心里藏着一片如此细腻的海洋。 我忽然明白,不是孩子不会表达,而是我们总让她们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写着不属于自己的句子。当我们拿开范文的枷锁,她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才是最好的作文。 我在思考我要不要跟小女孩的妈妈谈谈,我虽然没当过妈妈,但我带过不下20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但我又怕言论不当会引起她妈妈的反感…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