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地点在上海。这场战役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中国军队最终失利,但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背景信息: 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成为日军的进攻目标。 1937年8月9日,“虹桥事件”成为淞沪会战的导火索,日军以此为借口增兵上海。 中国军队决心保卫上海,蒋介石发布自卫抗战声明,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战役过程: 1.第一阶段:中国军队的攻势作战(8月13日 - 9月中旬)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起反击,重点进攻虹口和汇山码头。 尽管英勇作战,中国军队未能取得预期战果,伤亡惨重。 2.第二阶段:防御作战(9月中旬 - 10月26日) 中国军队转入防御,在宝山、罗店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阵地战。 日军增兵并发动总攻,宝山等地相继失守。 3.第三阶段:撤退阶段(10月26日 - 11月12日) 大场镇失陷后,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谢晋元部在四行仓库进行了著名的阻击,掩护主力撤退。 11月12日,上海被日军占领,会战结束。 战役结果: 中国军队投入约70万兵力,伤亡25至30万。 日军投入近30万兵力,伤亡4至9万。 上海被日军占领,但中国军队的抵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为中国沿海工业和军事力量的内迁争取了时间。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9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3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6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