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熟油燣菜的油勺勺,现今成了酱菜罐罐里的瓜子——闲人(闲仁)。教员诗词里提到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根本就没吃过燣的菜!实力不行么!这么说,想燣菜除食材外,得同时要有锅,有油,还有火。         风闬长拉短放,快拉慢推,炭锨把燎齿戳利,炭压实,勺勺倒油,勺把逮牢,胳膊摛长,圈腰勾颡,勺勺搭到火上。上不碰灰,下不戳炭,烧煎搁葱花,倒菜撒调和。三翻两抪拉,菜就燣熟。燣好的菜,通常叫“下锅菜”,低标准生活的日子里,面里有这一丁点燣成的菜,当时吃着绝对是个香。没菜的日子里,用铁勺勺熟一点油,泼在辣面子上,就实现了“油泼辣子一道菜”的说法。来人客气,档次要提高一些,充其量弄个四盘子,已经是油勺勺的超级工程。        油勺勺多数是铁匠铺打的,偏厚偏蕞,燣菜是油勺勺的炒菜的方式, 没办法跟厨子的炒瓢比。"新味清油燣紫菜”的诗句出自宋代,说的是釋正觉要寻好友真歇兄,独自坐船扬帆,随着潮水顺流而行过程中,品尝了美味的清油燣紫菜。         看抖音的亲们吃个“小炒”,或者自己随便炒个菜简单的跟一一样,但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吃饭靠煮、蒸、烤。生整说成刺身,那叫"脍",熬的汤叫“羹”,热气里头出来叫"麦饭"“蒸菜”。在古代锅、油、火这三个条件难得同时“凑齐”!因而真正的燣菜到唐宋时期才有“萌芽”。古代金属稀有,铜锅铁锅很稀罕、只有少数贵族才能享用;二是古代动物油脂(称“膏”)虽易获得但数量有限,植物油大致到汉代才出现;三是古代的柴也不多,有限的柴火燃料首先要保证把饭煮熟,燣菜要大火,百姓难用上,所以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的需求排第一。宋代正处于全球“寒冷期”,御寒、柴火稀缺。据记载,北宋时期曾多次出现“柴荒”!朝廷不得不引导转向开采“煤”以解决烧火问题,全社会逐步实现从“柴炭”到煤的转变。        南北朝后期,有了炒菜的确切文字记载,但500年后的北宋时期,才“凑齐”锅、油、火这三个条件,社会上才出现了真正炒菜、并得到普及。最早的一种真正炒菜,就是大家百吃不厌的“炒鸡蛋”!        距今1500年前的南北朝晚期,贾思勰所著中国最早综合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炒鸡子”的做法:将鸡蛋打破放入铜铛、搅拌均匀,加入盐、葱白一起放入热锅(未提到材质)中,以浑豉(豆豉)、麻油为锅底翻炒成型。这跟如今的炒鸡蛋做法很接近了。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9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万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01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