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建工爷叔"专车赴会:十一年持股路,看得到的是K线,信得过的是"中国建造" 晨雾未散的闵行浦江镇,一辆银色专车轻轻停在老小区门口。车门打开,82岁的吴阿伯(广东路股民沙龙里都叫他"建工爷叔")扶着车门框慢慢坐进后座,腿上的布包鼓鼓囊囊——泛黄的股东证边角卷翘,手写的发言提纲用蓝黑钢笔写得密密麻麻,最上面还压着张便签:"今天要在股东大会给年轻人讲讲,啥叫'看得见的中国基建'。" "小张啊,侬晓得伐?阿拉持建工股票整整11年了。"车子刚启动,阿伯就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窗外掠过的楼宇,"你看陆家嘴那三栋楼,金茂、环球、上海中心,哪栋不是阿拉建工造的?当年造环球金融中心时,我在里面蹲了三个月专擦大厦玻璃窗,外资看不懂中国基建的长线,可阿拉心里有杆秤——咱建的桥隧、盖的保障房、搞的智能建造,哪样不是老百姓天天在用的?" 车子驶向东大名路会场,车厢名符其实成了"临时讲堂"。 驾驶员小陈忍不住插话:"阿伯,咱小散户最关心的还是股价啥时候能涨回来?"阿伯神秘一笑,指了指怀里的发言提纲:"等会散会你就懂了——今天去会场,我要当面问问董事长,咱刚中标的这个智能建造项目,啥时候能在年报里露露脸?" 车过外白渡桥,黄浦江的风掀起窗帘。阿伯望着江面上往来的货轮,轻声说:"我退休工资5000块,每月雷打不动补仓500。为啥?因为阿拉建工造的不只是房子,是中国人脚下的路、头顶的天。这股票,我看的是十年、二十年——等咱的BIM技术走向世界,等临港的管廊连成网,等更多年轻人住上低碳房......那时候,股价?自然就涨上去了。" 专车缓缓停在会场门口,吴阿伯整理好领带,把股东证小心别在胸口。董秘迎上来时,与他亲切握手…… ——有些坚持,比K线更长久;有些信心,写在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里。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视频系个人文案作品不作为投资依据。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