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这首立冬诗以**“寒”为骨,以“韵”为魂**,在极简的20字里,既写尽立冬的节气特质,又藏着诗人对严寒中生机的细腻感知,是典型的“以景寄意”式古典短章。 1. 前两句:写立冬之“刚”,绘天地寒景 “水遣冰魂返,寒凌坼地刚”是对节气物候的直接刻画,把无形的“寒”写得有力量、有形态。 - “变水遣冰魂返”:不说“水结冰”,而用“遣冰魂返”,将“冰”比作归来的“魂灵”,赋予自然现象拟人化的灵动,既点明立冬“水始冰”的特征,又添了几分诗意想象。 - “寒凌坼地刚”:“凌”是凛冽的寒气,“坼”是冻裂,这句用“寒凌”“坼地”两个有冲击力的词,凸显立冬寒气之烈、土地因冻而裂的“刚硬”感,精准抓住了节气的冷峻本质。 2. 后两句:写严寒之“韵”,藏生机暗涌 如果说前两句是“冷色调”,后两句则是冷色里的一抹亮色,在严寒中写活了雅致与希望。 - “雉翎妆蜃锦”:“雉”是野鸡,“蜃锦”原指蜃景般绚丽的丝织品,诗人将野鸡的羽毛比作“蜃锦”,用鲜艳的色彩打破前两句的冷寂,让萧瑟的冬日有了视觉上的鲜活感。 - “牖雾酿梅香”:“牖”是窗户,窗外的雾气本是寒冷的象征,但诗人笔锋一转,说这雾气仿佛在“酿造”梅花的香气——梅花未开,香气先由雾“酿”出,既暗示了“冬去梅开”的时序期待,也让严寒有了清雅的韵味。 整首诗从“冰、寒”的刚硬,到“雉翎、梅香”的雅致,看似反差,实则暗合立冬“万物收藏却暗藏生机”的节气内涵,读来既有冬日的清冽,又有诗意的温软。 #立冬话变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4
第16集 立冬 二十四节气 立冬:藏冬之始,暖俗绵长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 唐 李白) 今天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草木凋零,蛰虫休眠。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最有趣的是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寒冬里难觅野鸡的踪迹,海边却出现了外壳纹路、颜色与野鸡相似的大蛤,古人便浪漫地认为,是野鸡化作大蛤藏进了水里,为冬日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立冬一冷,暖心的习俗就来了。老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忙活了一整年的农人,会在这天宰鸡杀羊,炖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美味,犒赏自己与家人,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能量。在北方,饺子更是立冬餐桌上的“主角”——白白胖胖的饺子形似耳朵,吃一口便仿佛能护住双耳不受冻;更妙的是它谐音“交子”,暗合立冬“秋冬之交”的寓意,咬下的是鲜香,咽下的是对季节交替的期许。 立冬后,人们会点燃一炉炭火,邀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炉边话家常理短,谈诗词歌赋,展美好未来,炉上煮着香茗或温着美酒,满屋子的其乐融融,把农忙后的闲暇时光过得诗意又惬意。 风虽凉,俗却暖,万物藏起锋芒,人心却攒着热乎气。立冬这日,把温暖揣在怀里,往后的冬日,便都是好光景。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