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为何配偶的法律顺位排在前面?明明父母子女有血缘羁绊,配偶却成了“第一顺位”?其实答案藏在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里——自由意志在法理上,本就高于血缘的兜底性。 配偶是自己选定的、约定相伴一生的人,这份基于自由选择的联结,比天然的血缘更能体现个体的主体性。就像法学生常说的“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再法定”,婚姻的本质,正是用自主选择替代被动的血缘关联,让“真爱与责任”优先于单纯的血统。这也意味着,婚姻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附庸,而是关系的主导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再延伸至其他亲属关系。 而这种“自主选择”与“责任绑定”,恰恰可以通过婚内财产协议、夫妻忠诚协议、过错保证书来具象化。 比如,婚内财产协议用约定明确财产归属,是对“共同生活中物质基础”的主动规划;夫妻忠诚协议划定情感底线,是对“彼此唯一”承诺的法律化;过错保证书则在失误发生时,将责任与补救措施落在纸上,成为修复关系的凭据。 这三份文件,本质上是用“约定”强化婚姻的自主属性:你选了这个人,便一起定下相处的规则、责任的边界、补救的办法。它们不是对婚姻的不信任,而是用法律工具守护这份“自由选择”的成果——让选定的关系更稳固,让彼此的责任更清晰,也让万一出现的裂痕有章可循。 所以,结婚时选择值得托付的人,婚后用协议守护这份选择的重量,才是对“配偶优先”这一法理精神的最好呼应:既尊重自己的自由意志,也用责任与约定,让这段自主选择的关系更有底气。#婚内财产协议书 #婚内财产协议代写 #婚内财产协议 #夫妻忠诚协议 #保证书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法定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全解析 2025年5月16日 根据《民法典》第1127条及2025年司法解释,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如下(附实操案例): ✅ 一、第一顺序继承人(均分原则) 1️⃣ 配偶 需婚姻关系存续至被继承人死亡时 例外:已离婚或婚姻无效者无权继承 2️⃣ 子女 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2025年新增:试管婴儿(经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同等对待 3️⃣ 父母 生父母、养父母、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特殊情形:子女被他人收养后,生父母无继承权 ✅ 二、第二顺序继承人(无第一顺序时启动) 1️⃣ 兄弟姐妹 同父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养兄弟姐妹 排除情形:已解除收养关系的养兄弟姐妹 2️⃣ 祖父母、外祖父母 含养祖父母、养外祖父母 ⚖️ 三、代位继承(2025年细化规则) 1️⃣ 适用条件: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 由死亡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2️⃣ 特殊情形: 代位继承人可继承原应得份额(非均分) 养子女、继子女的晚辈血亲同样适用 💡 四、实操要点(必看!) 1️⃣ 继承权丧失: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遗产杀害其他继承人 遗弃/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2025年起含精神虐待) 2️⃣ 非继承人可分遗产: 依靠被继承人扶养且无劳动能力的人 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需举证) 3️⃣ 涉外继承: 境外财产按财产所在地法律继承 中国公民境外遗产,国内继承人仍可主张 #法定继承 #民法典 #遗产分割 #2025新规
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