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章太炎自责不已,至死未能释怀的一副对联 绝命书 刚才提到韦编三绝,使我联想到太炎先生写给我的太老师黄季刚先生五十生日的一幅对联。上一联写: 板书: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绢初裁好著书 黄季刚先生五十岁生日,他的老师太炎先生写这幅对联送给他,「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绢,古时候也用来写,我们出土的有帛书《老子》,帛就是一种绢。这是太炎先生鼓励他的爱徒黄季刚先生,说他是:你书已经读得很好了,韦编三绝指黄侃,今知命,年纪不小了。知命几岁?五十而知天命。这《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接下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以知命就指五十岁。所以这一联的意思是说,黄侃你已经五十岁了,你书也读得很好了,「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黄绢用来书写的,绢、帛已经裁好了,你给我好好的著书。鼓励他,勉励他,策励他,五十岁了,你书读得很好了,该有著作传世了。这是太炎先生给他的爱徒五十岁写的一幅对联。生日过后不久就碰到重九登高。重阳节哪一天? 学生:九月初九。 教授:重九,九月初九。季刚先生还带著我的老师,林老师,他当时在南京,到城外登高。回来赋诗,还喝酒,重九那天,还写了一首诗。他要写诗的时候,老师(林老师)特别去找一张比较老旧的宣纸,「老师,这张纸很好,你写」,他就写了。没有想隔二、三天,黄侃先生就过世了。所以写的那首诗,后来林老师拿给太炎先生看,太炎先生几乎要掉眼泪,他说这是季刚的绝笔,最后写的。好,再看这个对联,后来太炎先生很懊悔写这副对联送给黄侃。看一看,里面有点玄机,是什么?「绝命书」。冥冥中好像,这说不清楚。#章太炎 #黄侃 #林尹 #绝命书 #对联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0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25
章太炎「从半得声,多有分义」焦循《易通释》凡字之从勺者 23-23翻到刚才我们看的形声多兼会意的那几条。一开始我们引到太炎先生说的「凡从半得声之字,多有分义。」找到没有?   学生:找到了。   教授:找到了,这是太炎先生说的。他举的例,一、半,「物中分也。从八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那大象也应该可以分,大象也很大。这是为什么说这个八牛,说这个半是有分开的意思。第二个,畔,「田界也。从田半声。」段注:「笺云。泮读为畔。畔,涯也。经典多借为叛字。」实际上,这个字从《说文》「田界也。从田半声」,就很清楚有分开的意思,田界,界线分开的意思。第三个字有点费解,「胖」,是不是有点费解?《说文》:「半体也。一曰广肉。从肉半,半亦声。」下面我们才了解为什么胖,《玉篇》说到:「胖,牲之半体也。」牲就是我们牛羊猪,用来祭献神明的牺牲品,这种牛羊猪。胖,是剖开一半来祭祀用,牛羊猪。所以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胖,大概他知道这个本义。第四,判,「分也。从刀半声。」这是《说文》。《诗经》:「继犹判涣。」毛传:「判,分也。」判是以刀分开。这是太炎先生他说的,「凡从半声,多有分义。」他举了这四个例,后面是我补的。   泮,「诸侯飨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从水半,半亦声。」这是《说文》。古时诸侯飨射之处,半墙半水。所以这个泮从半、水。第六,叛,「半反也,从半反,半亦声。」叛,我们按语就说,它就是反叛,叛离就有分的意思。第七,从冫,半声的冸,「冰散。」这是《广韵》。散就有分义。另外一个字,(ㄅㄢˋ),是「五升」,这也是《广韵》说的。一升是几斗?一斗是十升,那五升呢?   学生:半斗。   教授:(ㄅㄢˋ)。所以它从一斗分开为两半。这是太炎先生说「从半得声,多有分开」的意思。他举的例是前面的四个,我跟他补了后面几个。同学们还可以再找,再补。你如果要补的话,那你应该怎么说呢?补在这个后面,汉字入门:   板书:汉字入门补   我已经作了补,同学们再找到的话,要怎么办?汉字入门补:   板书:汉字入门补补   再补,可以。刚才太炎先生说「从半得声,多有分义」。第二个我们就找到焦循《易通释》里面讲的,他说:「凡字之从勺者,多有小义。」你说这个我也知道,小是三个小点。#章太炎 #易通释 #焦循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