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著):在高墙之内,种下希望的种子 翻开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最先感受到的不是监狱题材的压抑,而是一股藏在文字里的坚韧力量 —— 银行家安迪被冤入狱,在肖申克监狱的高墙内,度过了十九年暗无天日的时光。可他从未被绝望吞噬,反而用一把小小的石锤、一份对自由的执念,在泥泞的困境里,为自己、也为身边人,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叙事,道尽了 “希望” 二字的重量,让每个读者在合上书页时,都能感受到灵魂被震撼的悸动。 最让我触动的,是安迪 “于无声处见惊雷” 的坚守。刚入狱时,他和所有新人一样,承受着狱警的暴力、犯人的欺凌,可他从未低下头颅。别人在抱怨命运不公时,他默默收集石头,打磨成棋子;别人在混吃等死时,他用自己的财务知识,为狱警报税,换取同伴们片刻的轻松 —— 在屋顶上喝着啤酒的那个午后,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那一刻的自由,无关高墙,只关乎内心。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十九年的 “秘密工程”:从狱友瑞德手中买来的小石锤,被他藏在圣经里,每天深夜,在海报的掩护下,一点点挖着通向自由的隧道。石锤的磨损、海报的更换、隧道里的尘土,记录着他对抗绝望的每一步。斯蒂芬・金写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安迪就是这样的鸟儿,他的坚守不是轰轰烈烈的反抗,而是悄无声息的积累,用时间对抗命运,用希望照亮黑暗,这份执着,读来让人热泪盈眶。 书中对 “救赎” 的诠释,更让我读懂了 “精神自由” 的真谛。安迪的救赎,不止是自己逃出监狱的身体自由,更是对身边人的精神唤醒。他向典狱长申请经费,在监狱里建起图书馆,让囚犯们在书籍中看见高墙外的世界;他教年轻的汤米读书识字,帮他考取文凭,给这个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带去重生的希望。即便后来汤米被典狱长杀害,安迪也没有被打垮 —— 他知道,真正的救赎,不是改变别人的命运,而是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就像瑞德,起初他对 “希望” 嗤之鼻,觉得 “在肖申克,希望是最危险的东西”,可在安迪的影响下,他慢慢学会了期待,学会了相信。当瑞德在安迪留下的信中读到 “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时,他终于挣脱了内心的 “监狱”,踏上了寻找安迪、寻找自由的路。#读书#肖申克的救赎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1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