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6
藏在巷子里的“高原蹦迪厅”,民谣和酥油茶更配哦 我一直觉得,民谣酒吧和藏族风的结合,就像在甜奶茶里加了把青稞面 —— 听着离谱,尝起来却上头到不行。上周被朋友拽进巷尾那家叫 “扎西德勒不打烊” 的馆子,推开门的瞬间,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墙上挂着的经幡被空调吹得哗啦响,像在给吧台后的藏族老板打节拍;天花板垂着的转经筒下面,贴满了游客写的许愿条,最显眼的一条写着 “求老板少放酥油,我怕胖成牦牛”;就连驻唱歌手的吉他包上,都缝着块小小的藏蓝氆氇,活脱脱把布达拉宫的一角搬进了城市巷弄。 老板叫洛桑,一口带着藏腔的普通话,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能夹死蚊子。我点单时纠结半天,他大手一挥:“姑娘,来杯‘缺氧不缺快乐’,青稞酒混着蜂蜜,喝了能唱《青藏高原》不跑调!” 等酒端上来,我才发现杯子是个迷你型的藏式木碗,杯沿还沾着点酥油茶的油渍,仿佛在说 “别拘着,这地儿主打一个随性”。旁边大哥点了份藏式薯条,上来时惊掉我下巴 —— 薯条上撒的不是番茄酱,是辣椒粉和糌粑粉,大哥嚼得龇牙咧嘴,还不忘竖大拇指:“地道!比我在西藏吃的还‘野’!” 驻唱歌手是个叫阿哲的汉族小伙,据说为了唱好藏族民谣,特意去青海学了半年藏语,结果现在唱《北京的金山上》,一半藏语一半普通话,偶尔还蹦出两句四川话。他唱到高潮时,洛桑老板会从吧台后面冲出来,手里举着个康巴鼓,一边敲一边喊 “扎西德勒”,经幡跟着鼓点晃,转经筒仿佛也转得更快了,整个酒吧瞬间变成 “高原蹦迪厅”—— 穿西装的白领跟着跺脚,穿汉服的小姐姐摇着转经筒打拍子,就连角落里抱着猫的大爷,都跟着哼起了调子,猫被晃得睁不开眼,一脸 “人类真奇怪” 的表情。 最绝的是这里的 “隐藏菜单”。我好奇问洛桑有没有藏式小吃,他神秘兮兮地端上来一盘 “玛尼堆饼干”—— 其实就是撒了芝麻的青稞饼干,摆成了玛尼堆的形状,旁边还插着根牙签当 “经幡”。我咬了一口,香得直跺脚,结果太急呛到了,洛桑赶紧递过来一杯酥油茶:“慢点吃,这饼干是‘祈福款’,呛到就是福气太满啦!” 旁边桌的情侣点了份 “牵手甜茶”,两杯奶茶用一根红绳绑着,洛桑还特意唱了句藏语情歌,唱到一半忘词了,急得挠头:“哎呀,情歌唱跑调,祝福可没跑!” 中途有个醉醺醺的大哥非要上台合唱,拿着话筒吼起了《套马杆》,洛桑不仅不拦着,还跟着敲鼓伴奏,嘴里喊着 “策马奔腾!让他跑!”。大哥唱到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时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