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不其”青铜簋盖:西周惊心动魄的战争记忆 这件西周宣王时期的“不其”青铜簋盖因其内壁铸刻的151字的长篇铭文是西周军事史的金石见证。所以它成为了一件极其罕见的国宝级历史文物,今天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一起去拨开三千年前的尘埃,去解码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记忆。 这件“不其”簋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填补了西周抗击北方猃狁的军事空白,猃狁就是后来与中原王朝长期抗衡的匈奴人的先祖。 它的记录补充了相关文献的缺失,由于西周史料稀缺,而这件青铜簋盖上的铭文详细记录了周王命将领抵御猃狁入侵的战役,从而印证了周宣王“中兴北伐”的史实。 其通高约8厘米,直径23厘米,盖顶装饰有瓦楞纹,边缘环绕窃曲纹,是典型的西周中晚期青铜簋的器形风格。铭文的内容为:在周宣王某年的九月戊申之吉日,白氏对其说:大其,远在朔方的猃狁大肆侵扰我周朝西部的边疆地区西隃,周宣王命令我伯氏率军去西隃讨伐猃狁,周王让我班师回朝时一定要献上擒获的战俘。我命令你驾御战车追击猃狁 于罂地,你率领战车把猃狁追击到高陵,你把猃狁斩杀和俘虏的很多。当你班师向东返回时,猃狁人又组成联军尾追你而来,你又与猃狁人展开了大规模的搏杀。你停止向东撤军并就地驻扎下来,没有因为我给你的战车少而陷入艰难的处境,驻扎下来后你又将猃狁斩杀俘虏了很多。白氏又对其说:‘大其,你原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你将从讨伐猃狁的战功中开始崛起。我代表周王室赏赐给你弓一张和箭一束,并赐给你田地十亩,家臣五户来做你的佣人随从你的调遣’。大其向白氏作揖拜谢,战争结束之后,特意命工匠制作了这件青铜簋用来祭祀自己的先祖公伯和孟姬。并祈愿大秦多福多喜长寿无疆。子子孙孙永远用它盛放精美的肉食在祖先灵前,永远以此为宝器让祖先享用。上面的铭文为阴刻,字迹非常清晰且布局严谨,彰显出了西周金文的庄重之美。铭文中提及的“西隃”和“高陵”等地名,成为探索西周与猃狁势力范围的关键坐标。#这是属于春天的氛围感 #不其青铜簋盖 #国家博物馆 #青铜器 #历史文物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9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7
这件珍宝“鱼伯双耳方座簋”证实了古鱼国的存在? 这件青铜器的价值不可估量,因为它的出土直接证实了鲜为人知的古鱼国曾经真实的存在过,它就是陕西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珍藏的这件国家一级文物鱼伯双耳方座簋,接下来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古鱼国的神秘面纱。 首先看这件青铜簋的纹饰也是极其罕见的,其通高31厘米,口径25厘米, 重18.6斤。其整体呈圆侈口,鼓腹高圈足和四方座的特点,两个夸张的兽耳下有长方形内敛的垂珥, 腹身装饰以扉棱为鼻的两组大兽面纹, 圈足上装饰四组两两相对中间有脊棱相隔的拱背卷尾夔龙纹,两兽耳的形象为牛头状, 更为奇特的是牛头上还有一只恶虎盘卧,虎的前爪紧抓牛耳,口狠狠的咬住牛首, 虎身后爪扒伏器壁与器身链接,虎尾下垂,尾稍向上卷,与腹壁的大兽面纹相互协调显得浑然一体,这个恶虎扑牛的布局设计巧具匠心,看起来非常神秘壮观。圈足下的高方座以转角线作中轴,四璧各装饰一组高浮雕的牛头,微曲的牛角翘立在器外,牛头两侧装饰回首的夔龙纹。整个青铜簋通体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底。此青铜簋造型庄重,构思巧妙层次非常丰富且立体感较强,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簋内底部的六字铭文,“伯作宝尊簋”,就是其命名的由来。 古鱼国,这个在史籍中只有只言片语记载的古国确实存在过吗?为了弄清楚这一点,考古专家先后与1974年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1976年在距茹家庄3公里外的竹园沟村,1980年在宝鸡市西面的纸坊头村根据村民们偶然发现的遗迹,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总共发掘出了四座诸侯级别的墓葬和车马坑以及大量的青铜器和其它器物。根据出土青铜器的数量和铭文专家们得出结论,这些就是古鱼国先后四代国君的墓地。 后又根据出土的器物造型和对遗骨的分析化验,专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在周原居住立国的古鱼国并不是周人,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巴蜀人,后来经过专家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算对鱼国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古鱼国的先祖们是生活在秦岭以南巴蜀地区的一个部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周人的邀请或者是逼迫,他们大概在商末周初时期翻过秦岭迁移至关中西部,也就是现在的宝鸡一带,后被周王室册封为非姬姓的诸侯国。鱼国的国君为了能在周人的京畿之地站稳脚跟,采取了与西周贵族联姻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后来由于错综复杂的宗族斗争,鱼国最终难逃国破 #作品同步头条赢激励 #吹爆美好目的地 #艺术在抖音 #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万
青铜秘档:国宝“夺簋”里的西周司法革命与王朝黄昏 这件国宝的珍贵程度简直是无以伦比,它上面铭文记载的内容曾令许多专家都为之震惊。 在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一处寂静的黄土下,考古队员的刷子轻拂去了千年的尘埃后,一件腹部装饰瓦楞纹的青铜簋显露出了真容。当上面的“司成周讼事眔殷八师事”的铭文被灯光照亮时,现场的专家瞬间屏住了呼吸——我国司法制度史的关键证据,就此重见了天日。 惊世现身的它更是被学者们称作是一部埋藏在黄土之下的西周法典。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北白鹅墓地3号墓的发掘中,揭开了春秋贵族最后的荣光。墓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礼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件夺簋。此簋通高约25厘米,口径逾20厘米,重4公斤,它沉稳的器身和威严的双耳,展现出了西周青铜器的典型厚重感。 令人玩味的是,与夺簋同墓出土的春秋早期的青铜鼎却制作的非常粗糙且器壁轻薄,与这件青铜簋的精美形成了戏剧性的反差。这一细节实则暗藏着玄机:这件夺簋实为西周时期的遗物,乃是墓主人的先祖“夺”所铸,而青铜鼎则是东周时期临时凑数的随葬品。当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日渐衰微,当时的贵族们连陪葬的体面都难以维系,没办法只能使用先祖的旧器来充门面。#青铜器 #国宝 #历史 #考古 #鸣潮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
国宝“禽青铜簋”的铭文内容填补了史料空白 这件国宝极的文物叫做禽青铜簋,是西周成王时期的礼器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上面的铭文记述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显得异常珍贵。 其整体造型庄重大气工艺精湛:侈口的设计便于盛放祭品,兽首形的双耳下面设计的垂珥彰显其威严,鼓腹圜底高圈足显得稳固而挺拔。器身的纹饰以颈部与圈足装饰的带状饕餮纹为主,兽面双目凸起,纹路繁复,既具神秘威慑力,又体现了商周青铜器“狞厉之美”的典型风格。 其通高约30厘米,腹径约25厘米,圈足高度约占总器高的三分之一,比例协调,非常符合西周早期礼器的形制特征。 其内部的铭文被考古界称为是周公东征的史诗记录,也是其核心的价值所在,铭文共4行23字,内容为:王伐奄侯,周公某禽祝,禽有脹祝,王赐金百寽,禽用作宝彝。 铭文的意思是“周成王征伐奄侯大获全胜,周公旦命伯禽主持祭祀,禽以祝辞告成,成王赏赐禽青铜百寽,禽铸造此簋以做纪念。 铭文直接印证了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的关键战役伐奄之战,奄在今山东的曲阜。奄国作为商朝的旧势力,与武庚管叔蔡叔联合反叛。公元前1042年,周武王病逝,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以管叔蔡叔为首的宗室贵族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以及东夷诸国奄国徐国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辅佐成王的周公旦以成王的名义率军东征三年,最终消灭了叛乱,巩固了西周政权。周公的儿子禽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勇猛立了大功。 铭文中“周公某禽”是指周公旦与其长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鲁国,由于周成王年幼需要周公旦辅佐,周公的儿子禽代替周公作为鲁国的初代国君,铭文进一步佐证了“伯禽代父就封”的史实,解决了西周初期分封制与摄政争议的学术问题。周成王赐禽“金百寽”彰显青铜器的政治象征意义,体现了“器以藏礼”的等级制度,也表明禽簋是伯禽为纪念功绩所铸的宗庙重器。#器物之美 #中国文物 #国宝级文物 #跟着抖音看文物 #禽青铜簋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