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10
NPD为什么是天生的病态撒谎者? 原因一:虚假的自我 骗子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也骗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信念是:我有特权,我是优越的,我比所有人都优秀,所有人都不如我,所有人都仰慕我。 他们终其一生都是在构建、维系、稳固这个虚假的“完美自我”,不然他们就会崩溃。 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基于这个核心信念。 那个“自我”都是假的,说出来的话肯定也是假话,但是在他们自己的认知里,句句都是大实话+。 必须是实话。 不然没法活下去呀。终极版的“自欺欺人”,终极的悲哀! 原因二:扭曲的全能自恋 一个大楼。地基就是歪的,搭出来的东西当然越坚固越歪。它们大楼的地基是全能自恋感,为了保护这个地基,运用了各种保护手段。这些保护手段是通用的,投射,煤气灯,pua等并不是npd独有的。但全能自恋感就是扭曲的,是不符合社会大他者规则的,因为我全能自恋,所以我高人一等,我可以掠夺他人,控制他人,世界要随我的心意来运动。N的自我评价大部分都是真诚,真实,他们也确实都是如此践行的,但他们的核心需求是扭曲的,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了越真实,越扭曲的情况。 事实上,他们往往会疑惑,为什么别人不允许他们做自己,做自己有错吗? npd的概念里其实没有真话假话的概念,或者说它没有我们评价真假时所附带的道德价值观,不会因为说假话而心虚、自责,也不会因为诚实感觉到踏实、坦荡、高尚,它说话的真假是纯粹功利性的,为目的而服务,需要真的时候就真,需要假的时候就假; 是不是很恐怖?是的,npd的世界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它们用一套你完全没有想象过的方式认知这个世界、对待这个世界,所以,受害者和n长期接触的话,认知是会产生失调的。如果你还在和它们有联系,建议你彻底断联,切断一切可能的联系,这样你才能尽快脱离它们,慢慢恢复,要知道,和它们沉浸的越久,你将来的康复就越困难。 #npd #npd有什么特征 #心灵疗愈 #情感心理 #心理学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1
#总在成为大人的路上 过度自我分析是在喂养假性自体 我们的存在是围绕感受展开的,欢欣、苦痛、悲哀、愤怒都是真我的表达,因为这些感受,我们真实地觉得自己在活着,是个活人。 真性自体是敞开自我去拥抱世界,去爱、去创造;假性自体则是为了保护真性自体产生的躯壳,是防御工事。 过度自我分析是在让这个躯壳更加坚硬。如果自己的每一份感受都要找到原因、都要分析地头头是道、明明白白,那么我们将会离感受越来越远,与真实的自己越来越疏离。 我们内化了一个评判者,ta在对我们不断地指手画脚。我们被割裂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在争斗。而争斗的结果是,我们越来越割裂,我们的内在变成一张张碎片,难以聚合。 伴侣没及时回复信息,你开始分析,为什么自己这么在意,自己是不是焦虑型依恋?是不是缺少镜映?这是移情了吧?这是在强迫性重复某种关系模式吗?…分析到头昏脑胀…像在迷宫里迷了路。 越分析,越紧绷,越没有头绪,因为感受不像数学题,有一个固定答案,我们要学会耐受模糊的苦、享受模糊的美。 所以不妨放下头脑的执念,观察一下自己的感受。焦急的、期盼的、渴望的?害怕的、柔弱的、羞耻的?你的心震颤于一种温柔的磁场,仿佛看到一个渴望被回应、却又担心被忽视的孩子。当你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可以与ta对话,给ta回应,让内心里的那个孩子少一点悲伤。 我们需要思考,但不能让理智凌驾于感受之上。真正的理解是带着温度的,过度的分析则冷酷残忍。我们的真性自体需要呼吸,不能被假性自体的躯壳包裹到密不透风。 当你苦苦寻找答案的时候,其实答案就在你身后,转身看见那个被忽视感受的自己,拥抱ta,理解ta,疗愈自然会发生。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 #感受很重要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