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刘强东预言未来一周只需工作一天,打工人为何不乐?甚至有点反感 昨天,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抛出一枚“深水炸弹”:“未来自动化技术普及后,员工可能每周只需工作1天甚至1小时。” 配合着无人配送站、机器人分拣仓的实景演示,这番言论迅速冲上热搜。 然而,评论区却炸开了锅—— “资本家画饼!我们996还没熬完,他倒想让人躺平?” “技术越发达,普通人越卷!等机器人抢光工作,喝西北风去吧!” “享受未来?先问问房贷和学区房答不答应!” 一边是巨头描绘的“乌托邦”,一边是打工人的“地狱感”。当技术进步与幸福感脱节,我们究竟是被解放,还是被推向更深的焦虑漩涡? 刘强东的预言看似美好,却戳中了现实的荒诞: 财富增长≠幸福提升:中国GDP十年增长超40%,但《全球幸福指数》显示,我们的幸福感排名仅列第64位。 “伊斯特林悖论”应验:经济学家发现,当基本需求满足后,财富对幸福的边际效益骤降。我们买车、买房、买最新款手机,但拆快递的快乐可能撑不过三天。 “比较怪兽”横行:社交媒体让“人均年薪百万”“精致生活”成为标配,普通人越攀比越焦虑,越消费越空虚。 技术本该解放人类,为何成了新枷锁? 刘强东展示的无人仓令人震撼:机器人7×24小时分拣包裹,无人机精准投送,快递员转型为“AI训练师”。但狂欢背后,三个问题不容忽视: “解放劳动力”≠“分配幸福感” 京东物流66万一线员工中,90%学历在高中以下。若技术淘汰低技能岗位,他们能否负担转行成本? 新岗位需要“模块化培训”,但一个45岁的拣货员,学编程、修无人机谈何容易? “每周只需要1天工作”是福利,还是陷阱? 资本逻辑下,“缩短工时”可能伴随“降薪”或“绩效加码”。就像外卖骑手抱怨:“系统越智能,配送时间越紧。” 旅游、艺术等“新职业”门槛高,普通人只能围观。 技术鸿沟加剧阶层分化 掌握AI、算法的精英躺着收租,而流水线工人、小店主可能沦为“数字难民”。 一位网友自嘲:“未来我可能是给机器人擦灰的‘赛博保姆’。” 也许不要那么悲观,不过未来我们这些普通打工人,该何去何从?依然值得思考#刘强东预言 #一周上一天班 #打工人 #你我的生涯故事汇 #知识创作人 @抖音小助手 @DOU+上热门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刘强东预言一周只上1天班!是福是祸?》 《刘强东预言一周只上1天班!是福是祸?》 朋友们,今天乌镇峰会爆出重磅消息!刘强东语出惊人:未来员工可能一周只需要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 他现场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机器人获得授权后,能自动打开你家大门,把快递精准送到家里。更震撼的是,京东明年就要建成全球首个全无人配送站,从分拣到送货全程无需人力! 这则消息瞬间引爆全网,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欢呼"躺平时代来了",也有人担忧"失业潮要来了"。这冰火两重天的反应,恰恰揭示了我们面对技术革命的真实心态。 毫无疑问,这场变革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机械臂自动装载,无人机、无人车协同配送,生产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人们将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有更多时间追求精神生活和个人发展,全球科技企业都在加速布局,中国在这场竞赛中已经抢占先机。 然而,欢呼背后,这些现实问题更值得深思:快递员、分拣员等数千万从业人员该何去何从?机器人可以进你家门,个人隐私和安全如何保障?当一周只需工作一天,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该如何重新定义?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他们面对的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每周工作一天"的世界。作为家长,现在就该思考: 是该让孩子继续埋头刷题,还是培养他们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能力?如何帮助孩子在机器替代浪潮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价值?当物质需求被极大满足时,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规划? 这场技术革命不仅是工作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教育理念的终极拷问。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如果你也关心如何帮孩子迎接这个巨变的未来,请点赞关注,我是飞飞老师,我们评论区继续探讨! #京东 #人工智能 #世界互联网大会 #刘强东 #乌镇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8
00:00 / 00: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