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25.9万获赞286.5万

最近央视诗画中国向大家介绍了明代画家叶城的雁荡山图卷,让大家感受到了雁荡山与众不同的美。这幅作品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我手里这是复制品。我今天呢,就要跟着画家当年的行进路线来感受雁荡山。 这幅画很长,有接近三米,所以我们得一点一点展开看。这是当年画家出发的地方,叫石门潭,从这个角度看的很相似,远处的山影和这个画上的线条很相似,你看隐隐处处的树 和河滩,包括河床的鹅卵石质,以及湍急的河水,和这里的情况也非常的像,这还有一排定布,现在老百姓在这洗衣服在这经过 复旦大学的周正贺教授在总结中国古代旅游史的时候说,唐宋时期文人走进山水,更多是为了寻找写诗的素材。到了清代,人们不爱旅游,走进山水的人并不多, 所以中国古代唯一的一次全民旅游热出现在明代的中后期,这可能和明代的理学过度的压抑人性造成之后的爆发有一定的关系,叶城就是这个时代。 所以叶城的这幅画呢,我们能够看出很明显的为旅游服务的功能。比如说在这幅画中有大约四十位左右的游人,这证明五百年前雁荡山就是一个旅游热门的地方。这些人当中有划着小舟的, 有很多随从的,还有一位老先生。后面呢,跟着一位童子,抱着一把古琴。在我们这幅画上能看到很多的地名,石门潭、石梁洞啊,还有石佛岩, 就在其他的山水画中并不多见,他明显带有为游客指路的功能,一会我们就去石佛岩看一看, 我身后就是石佛岩,我们看画家把它放大了,这 证明他留给画家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不只是很相似,像一个迎客僧,更重要的是他的位置也很妙,他处在雁荡山谷外,也就是我们还没有进入核心景区,在路上这位迎客僧就在迎接我们了,这表示他十分的诚意。 要如何进入到雁荡山谷,古人的路线必须要翻越谢公里。 雁荡山是由四期火山喷发形成的景观,其中第一期火山喷发之后呢,中间的部分塌陷了,只留下了外围的部分, 谢公岭就属于这个外围的部分。所以沈阔在雁荡山记中说,自岭外望之皆无所见。意思是从谢公岭外看,你根本看不到 雁荡山谷内的风景,至谷内则森然干销。这个地方叫谢公岭,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当年谢令运到过这有关系。 画上的罗汉洞就是我眼前的观音洞,当年里面塑的是罗汉象,所以叫罗汉洞。现在塑的是观音象,叫观音洞。 观音洞是雁荡山一个重要的景观,左边是倚天峰,一个很犀利的名字,右边是凌峰,合在一起叫和掌峰。 晚上他们还会变成夫妻风,有的时候看上去像大将军,有的时候像老婆婆。这样变幻莫测的万象世界,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那就是灵性。所以整个 景区叫临风景区。什么地方最方便获得天地精华之灵气呢?大概就是这个观音洞,它是雁荡山最大的洞,高一百一十三米,深七十六米,站在那可以看到阳光雨露洒下来,感觉太好了。 愿道有十八古刹,在这幅画中体现的是静宁寺,我现在是在静宁寺隔壁的静宁禅月,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不是禅院,是禅月。 当你内心有了一份禅意,你就能够感受到那份喜悦。比如在这一刻,我在思考敬明这个名字敬非常好理解。 雁荡山的山石特别的干净,所有的树木也是无土而生,这非常像是六根清净。那雁荡山有没有名呢? 一方面他是海上名山,另一方面,北宋名相吕黎简对静宁寺曾经有一个描述,叫名山超五岳之外,意思是五岳是一个争鸣的地方,而雁荡山是超脱五岳之外,是一个不争鸣的地方。 所以您觉得念档到底是有名还是无名呢? 跟随画作,我们来到了铁成杖月亮上 诸多的奇特地貌中,最打动人的地貌就是涨。雁荡山是火山形成的景观,但是并非每一次的火山都是喷发的,有一次是岩浆静静的流淌出来,就像是砌墙一样,一层一层的踢上去, 所以我们看到帐的顶端是没有尖峰的,是平整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叠帐。 所以雁荡山他既是火山,又有静水深流的安静的另一面,这就是他最大的魅力。 当看到这样的山体,我也突然明白了,山水画法当中的村法,其实就是来自于大自然这种岁月的沟壑,他带给我们的一种古朴、俊兽和肃穆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