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4904获赞20.9万

这本是我近期读的特别爽的书,就跟看爽文一样,他的英语原名应该是 boss 写的 jobs, 直译过来是狗屁工作,然后中一本呢,翻译成毫无意义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口下留情了。 在我看来,这本带点学术性,指出他根本就没有缺点,通俗好读,没有那种学究器。硬要说缺点的话,可能就是这个封面有点花里胡哨吧, 作者是一位人类学家。然后这本书里的几个主要观点其实是特别反常识的,就比如说书里提到越是有用的工作,他们的薪资水平就越低,比方说清洁工、护士,就是你个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越多,你的酬劳就越少。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高中历史学过的罗瑟夫新政,他其中有一项是以功待阵,那我上高中开始,我就觉得以功待阵他就是一个好的政策,那这本书就是一个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以功待阵的。他就是说因为 整个社会都盲目的追求工作,追求职业化,所以就导致了整个社会有很多荣誉的工作是根本没有存在必要的。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理想的工作就是傻,钱多事少。但是在这本书里,他采访了几个人,就是干着钱多事少的工作,他们的心理却是比较抑郁的。当你被放在一个架空的位置,你突然发现 整个事件如果没有你,好像会运行的更顺利一点,然后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抑郁、压抑、焦虑。就是这里的观点有一些是特别大胆的, 他就说金融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狗屁工作的行业,因为干金融是不会产生实际的有注意的社会效益的。在最后一章他也提了一个超大胆的建议, 如果这些工作岗位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什么实际的效益,那为什么不把它整个都去掉呢?就有一个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就是全民参与社会分配,哪怕 不工作,也能有一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这本书这个理论应该真的在学术界挺火爆的,有不少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的批判性的意见,就比如有学者指出, 百分之四十的人干着狗屁工作,这个百分之四十是不合理不准确的。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可以找点资料来看,各种学者科学家口诛笔伐,舌战群儒。

在好几年前,我就认定打工是没有意义的,上班只是让我学会了上班,让我整个人变得麻木迟钝。可能家里人会觉得啊,我这个工作还挺轻松的,可以坐在办公室里面还吹着空调,对不对?但我每天早上醒来就在想,这破班我是非上不可了吗?满足老板,满足客户的需求, 天天加班,累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这个很可怕,不知道为了什么,但是又机械的去努力的做那些重复性的工作,就有一瞬间觉得我好像是被操控的提现木偶。好家伙,我上了十几年的班,原来都是在交房租。 上班这么些年我有提升吗?可能在上班的熟练度上确实有,但是我的认知,我的眼界并没有。我下班之后,我连一本书都不能好好的看完,我就被社保,家庭,还 房贷,牢牢的跟工作紧紧的捆绑在一起,所以我现在会把我自己放在中心,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也可以上班,但是我会有随时可以辞职的能力,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专注自己。


在思考这份工作不适合我之前,先试着挑战一下,不那样的话,人就会止步不前。 我现在经常听到年轻人对自己的工作评价,就是啊,我觉得这份工作没有意义,我干的不开心。我觉得大概率上这份工作本身可能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啊,问题出现在这个想法上, 因为工作的本质就是拿时间交换金钱,是谋生啊,他就不是为了让你有意义有价值,让你过得开心的。 那如果说你恰巧做了一份工作啊,真的让你非常有意义感又有价值感,你觉得过得非常的舒服,那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了,因为这绝对是一个额外的天赐的福利。但是额外的福利,你不能把它当成你追求的唯一目标,不是吗?人时不时 产生想要离职的想法,我觉得非常的正常,而且相信我,你环顾自己的四周,看看你的同事,那些工作表现非常好的啊,哪怕是你的领导啊,你的老板,他们中的百分之九十一定也都产生过想要离职的想法。 以我自己为例啊,我现在是一个创业公司的中层小领导啊,我时不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产生撂挑子的想法,这事怎么这么难干?我不想干了, 但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怎么处理呢?我会给自己两个月的时间,因为如果让这份焦虑感无止无尽下去啊,也非常的痛苦。不如我就给他一个时间期限,给自己两个月再试试看,如果两个月之后干的好,我就留下来,干不好我就自己走。 但通常这两个月之后都发现,两个月之前让我想要离职的那个念头,他已经不存在了,让我想要离职的那些困 困难已经不知不觉之间被我给干掉了。那就这样啊,循环往复,每次遇到困难,我都给自己两个月的时间啊,这两个月两个月一直过下去以后,我到现在都没有离职,而且我发现那些我曾经觉得非常困难的事情都变得不值一提,我个人也得到了成长。 我知道很多人一直在假想中保留着一个完美的工作啊,这工作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首先,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工作并不存在。 其次,就算他存在,他也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啊。第三,就算他存在啊,我觉得可能那个工作的内容是让你开心,让你觉得有意义的,但达成那个内容的过程,他中间一定会包含让你不开心的成分。所以与其去憧憬这么一 份可能并不存在的理想的工作啊,我们还不如试着做一下,把现在的工作做成他理想的样子。

在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觉得工作要努力,要吃苦耐劳,不能去计较一时的得失。但是在今年发觉工作和时间,自我价值其实是分开的,而工作的唯一意义 就是赚钱,然后拿赚到的钱来换取自己的爱好、生活条件和新的人生体验。于是我对工作的容忍度一下子变大了,甲方要求改稿子,改三四遍也能不带情绪的去解决,处理,回消息的时候不再头皮发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 生气不烦躁,不值得。然后在不工作的时间里加倍的弥补自己小时候缺失的东西。给自己报兴趣班,学了画画、摄影、化妆,还打算学缝纫、 kpop, 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喝中药,按摩,坚持护肤,即使偶尔熬夜也会特别注意护理,不想第二天脸色蜡黄,显得很没气色。 除了不要在工作里入戏太深,做过多的消耗,我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尽快的解除这种被迫谋生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 世俗的成功会带来很大的自由,毕竟我也达不到完全的躺平。我想赚大把的钱,还想拥有大块的时间,那答案就只剩下一个了,快速的赚够钱,实现半退休的状态。工作的本质就是要把我们变成高效、标准、可复制的工具, 所以我们工作的时候也不能指哪打哪,需要思考和学习。在工作里要么得到较高的薪酬,要么能得到让你在市场上变得更加值钱的能力,然后通过跳槽快速的进行弯道晋升,或者直接出去单干。不在谋生的地方找意义,生活才是实现意义的地方。

如果有的选,千万不要去当服务员,尤其是年纪小的,你可以把这个工作作为短期过渡,但是千万不要长期干。我高中毕业兼职做过两个月的服务员,给我的感觉就是,除非你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比如说外地来的,房租太贵,服务员一般包住吗?那可以考虑。 或者就是跟我一样,假期兼职,因为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然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高高在上的老板,咄咄逼人的顾客,数不尽的委屈,干不完的活。别看普遍工资低,但是工作时间长啊,一站就是一天。关键跟其他服务行业不一样,因为是个人就一定会吃饭,所以服务员面对的群体是各种各样的。 有的人生活不如意,在外面受了气,吃顿饭刁难一下服务员,把气撒服务员身上都是很常见的,总有一些人觉得顾客是上帝,花了点钱,你服务员就该跟奴才一样把主子伺候好。还有就是稍微有逼格一点的饭店,会让你知道阶级感是一辈子会 或者几辈子都无法逾越的鸿沟。你累死累活攒下来两个月的工资,可能只是别人在饭桌上轻描淡写了两个小时。最关键的是,这个职业很难有发展前进,你想靠自己的努力干个三年五年升主管或者店长,没点关系真的不好说,可能干到最后就是从一个小服务员变成一个老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