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对象-名词解释 劳动对象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就是劳动对象。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只有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这种劳动才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由此形成的生产力才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天然水域中的鱼类、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通称为原料,如机械制造用的钢材、纺纱用的棉花等。起初,人类获得生活资料主要是采集自然界现有的东西,以后,生产发展了,才逐渐出现了加工原材料的生产部门,劳动对象中原材料的种类也随之增长起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发现了自然界物体的许多新的有用的属性,并创造出某些新的材料,这就使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这首先表现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的扩大,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至利用原子能、太阳能、潮汐、地热等。第二,改造自然界的范围的扩大,如培育动植物新品种,以至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形成的遗传工程,有可能按照人类的需要创造生物的新物种。第三,工业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新型材料,如塑料、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等。此外,综合利用的发展开展,对生产中排泄的废料的利用等,也扩展着劳动对象的领域。总之,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展现了广泛的前景。劳动对象是作为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对生产的发展关系极大。不仅劳动对象的数量和种类,而且它的质量和对劳动生产率都有很大影响。使用同样的工具,花费同样的劳动,从良种中可以收获更多的谷物,从富矿中可以取得更多的矿产品。同时,生产工具既然都是由劳动对象制成的,因而劳动对象的质量便直接影响生产工具的质量,从而也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重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技术革命的进程。比如,要发展航天技术,就必须具备耐高温、高强度的合金材料。不实现材料革命,技术革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要在中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充分认识劳动对象,特别是一些重要材料和动植物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3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8: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