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5
高中地理 | 冰川作用及地貌 地球上最强大、最缓慢的雕塑家,不是风,不是水,而是——冰! 它看似静止,实则每天都在流动。巨大的重力,压迫着万年积雪形成的冰川冰,使冰川底部融化、上部裂开,像一坨巨大的“冰面团”,沿着山坡缓缓向下塑性流动。 冰川是位霸道的工作狂!它用三种方式改造大地: 一、侵蚀: 它底部的岩石碎屑像锉刀,所过之处,刨地三尺! 二、搬运: 它是个力大无穷的搬运工,无论大小石头,统统打包带走。 三、堆积: 当它无力前进或消融时,就把携带的所有“行李”就地扔下,形成堆积地貌。这些棱角分明、分选性差的行李也叫冰碛物,所以冰川的堆积地貌也叫冰碛地貌。 冰川的侵蚀,留下了最具标志性的“艺术品”: U型谷——山谷被冰川从V字活活拓宽成了U字! 角峰、刃脊——几个冰川从不同方向侵蚀,把山削成了金字塔和刀片! 还有冰斗、羊背石、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貌……这些都是它暴力施工的证明。 而当冰川撤退,它留下的“建筑垃圾”就形成了独特的冰碛地貌。 终碛垄——标记着冰川最远到达的位置。 侧碛垄——是冰川曾经高度的堤岸。 还有像蛋壳的鼓丘,像长蛇的蛇形丘,被迫积水的冰碛湖,杂乱中又带着秩序。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宽阔的山谷、尖锐的山峰,或是平原上突兀的巨石,别忘了,这可能是那位冰之巨匠在万年前的杰作!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冰川地貌吗?评论区告诉我们!#冰川 #冰川地貌 #地理 #高中地理 #地质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21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高中地理 | 冰川地貌之羊背石与鼓丘 冰川地貌双生子?一眼分清羊背石和鼓丘! 冰川撤退后,在地上留下了两件“艺术品”:一个像俯卧的绵羊,一个像逆流而上的鲸鱼。你能分清它们吗? 迎冰坡因磨蚀作用较光滑平坦,背冰坡因冰拔作用,岩块顺着岩盘走势向下撞击。并拔走较突出的部位,所以背冰坡坡面坎坷且坡度陡。这些长轴与冰河流向一致且成群出现的小丘,像羊群俯卧,故称羊背石。 再看“鲸鱼”,学名鼓丘。它恰恰相反,是冰川堆积的成果。冰川用携带的泥砂碎石“塑造”而成,所以全身都是沉积物。在冰碛平原上,冰河前进过程中搬运的岩块,受地面凸起积岩的阻挡,便在开始堆积。冰川不断挤压堆积的冰碛物,迎冰坡累积满了之后,冰碛物就溢出到背冰坡累积。所以迎冰坡比较陡,背冰坡较缓。这种俯视呈椭圆形,层次不分明,堆积物大小混杂的小丘常常成群分布,平行排列,长轴与冰河行进方向一致。大多比羊背石还大,长约1至2公里,线条流畅,像一头鲸鱼的背脊。 两者比较 本质不同: 羊背石是硬核(基岩),是侵蚀出来的;鼓丘是松软的(沉积物),是堆积起来的。 形态相反: 羊背石——缓坡迎冰,陡坡背冰(像绵羊);鼓丘——陡坡迎冰,缓坡背冰(像鲸鱼)。 最神奇的是,它们俩常常结伴出现。羊背石是冰川“啃不动”的硬骨头,而它身后的鼓丘,可能就是冰川“啃”完它之后,把碎屑吐出来堆成的。一个见证了毁灭,一个见证了创造。它们是冰川力量的一体两面,共同讲述着那段冰封岁月的故事。#羊背石 #鼓丘 #地理科普 #高中地理 #冰川地貌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