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0
全马挑战:“跑不动就走”没那么简单,这些坑要避开。 很多跑友怀揣着全马梦,觉得“跑不动了就走”是稳妥的完赛策略。但真正了解全马后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不少认知误区与潜在风险。 一、“跑不动就走”,没想象中简单 全马属于极限运动,不是“跑步 + 走路”的机械叠加。专业运动员为备赛要经历系统周期训练,普通跑者更需明白:身体对运动强度的适应,离不开长期规律训练和足够的跑量积累。 从训练量来看,全马有个“基础门槛”——需在2年内完成5000公里跑量打底。若你月跑量仅120-150公里、总跑量4000公里(积累了3年),看似跑量不少,实则离全马要求仍有差距。因为身体没适应长距离的强度与节奏,即便想“跑不动就走”,也很难支撑完整赛程。 二、“走”的隐藏风险:不止是“坚持”就能行 别以为跑不动了切换成走,就能轻松兜底。长距离运动时,血乳酸堆积会引发肌肉痉挛、让身体陷入极度疲惫;当身体透支到一定程度,大脑会触发自我保护机制,不是你想走就能走,而是根本想走都走不了。更棘手的是,强行硬撑极易引发运动损伤,赛后恢复往往得耗上十天半个月。 三、理性挑战全马:这两点要牢记 若你仍想尝试全马,至少做好这些准备: 1.选对装备:避免选择追求极致速度、支撑性差的跑鞋,优先挑选缓震性好、稳定性强的款式,减少关节负担。 2.补给别“盲目跟风”:平时跑长距离习惯吃香蕉,就延续这个节奏,别迷信能量胶能“救场”。身体没适应高强度下的补给节奏时,盲目吃胶也难改变极限状态。 挑战全马的决心值得钦佩,但健康与长期跑步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等训练量足够、身体完全适应长距离强度后再冲全马,才能既安全又真正享受完赛的成就感。 #跑步 #马拉松 #全马攻略 #跑步知识#坚持的意义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