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千年古镇#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滩头手工抄纸技术继承于中国四大发明——蔡伦的造纸术。在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的用楠竹造纸 “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荡料、入簾、覆簾、压纸、透火、焙干”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对“煮楻、足火、舂臼”三个流程加以改进,形成独特的滩头手工抄纸技艺。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至少在明朝时代已经成熟,清代、民国为鼎盛时期。当时,在滩头古镇拥有作坊1100多家,熟练工人2000多名,主要生产土纸,还衍生出色纸、皮纸、香粉纸、宣纸、炮簾纸等多个品类,年产各种纸品几十万担,远销云南、贵州、潭州、汉口,直至上海、香港、东南亚。外地商人经销滩头的纸业,曾在此办了几十个纸庄,真是村村有槽坊,处处闻纸香。曾经誉为“南方纸都”。 滩头手工纸的繁荣,带动了饮誉世界的滩头年画、行销远近的隆回鞭炮、手工纸伞,促进了宝庆书局(出版业)、梅山纸马等以土纸、色纸、皮纸为原料或为载体的多种文化现象与手工传统产业的发展。 滩头手工抄纸技术,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为推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向前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2014年,滩头手工抄纸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00:00 / 07: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蔡伦造纸,古代最牛的 “发明家” 来了! 家人们!古代最牛的 “发明家” 来了!他用树皮、破布造出新东西,不仅让咱们摆脱 “扛竹简读书” 的苦,还直接改写了世界文化史 —— 这个人就是蔡伦,他造的纸,现在咱们还在用! 东汉那会儿,想读本书可太难了!要么把字写在竹简上,一卷书就得用几十根竹子,扛着走能累断腰;要么写在缣帛(丝绸)上,那玩意儿比黄金还贵,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所以那会儿只有贵族才能读书,知识根本传不开。 宫里有个叫蔡伦的宦官,天天帮皇帝监制器物,看着大家用竹简、缣帛写字的麻烦样,心里就琢磨:“能不能找种便宜又好用的东西来写字?” 于是蔡伦开始到处找原料,别人不要的树皮、穿破的旧布、麻线头,甚至渔网,他都捡回来试验。先把这些东西切碎,放进大锅里煮,煮到烂成浆;然后把纸浆倒在竹篾编成的帘子上,摊平压实;最后拿到太阳底下晒,等干了就成了一张薄薄的纸! 刚开始造的纸还不够好,蔡伦就反复调整工序,改了一次又一次,终于造出了又轻又薄、写字顺滑的纸。公元 105 年,他把这纸献给汉和帝,和帝一看:“这东西比竹简方便多了!还这么便宜!” 立马下令在全国推广,因为蔡伦后来被封了 “龙亭侯”,大家就把这种纸叫 “蔡侯纸”。 自从有了 “蔡侯纸”,书变得又轻又便宜,更多人能读书了,知识也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国,后来还传到了欧洲、非洲,全世界都用上了纸!现在咱们天天用纸写字、打印,都得感谢蔡伦当年的创新。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厉害,不是发明多复杂的东西,而是解决大家的难题,让生活变得更好。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 “黑科技”?评论区聊聊!关注我,下期扒一扒 “张衡发明地动仪”~ #蔡伦造纸 #中国四大发明 #东汉冷知识 #古代发明家 #历史贡献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