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望庐山瀑布》一首诗为何能让庐山瀑布名垂千古?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语文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为七言绝句。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⑴“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⑵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⑶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8
00:00 / 1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王子诺3周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 苏轼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给予了极高评价。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游庐山,看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徐凝的《庐山瀑布》后,作《戏徐凝瀑布诗》道:“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他将李白诗推崇为歌咏庐山瀑布的至高典范,称只有李白(谪仙)的诗篇最能与庐山瀑布相配,认为其是千古绝唱,体现了对李白诗境的绝对认可。同时,苏轼通过贬低徐凝的诗,进一步突出了李白诗的卓越不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仅二十八字,便将庐山瀑布的雄奇与灵动,刻进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李白以“诗仙”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与浪漫的边界。开篇“日照香炉生紫烟”,并非单纯写景,而是用山上缭绕的紫色云雾,为瀑布铺垫出仙境般的背景,让读者未见瀑布,先入其境。 “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一个“挂”字堪称神来之笔。它将动态的水流,瞬间化为一幅静止的画卷,既写出了瀑布垂直而下的形态,又赋予了画面以静谧的美感,仿佛那奔腾的水,是被大自然随手悬挂在山川间的银帘。 最精彩的当属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以夸张的数字,极写瀑布的落差与气势,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水流奔腾而下的磅礴力量。而“疑是银河落九天”,则将想象推向极致——诗人仰望瀑布,竟怀疑那不是人间的流水,而是九天之上的银河倾泻而下。这一“疑”,不仅写出了瀑布的壮阔,更注入了李白独有的浪漫与豪情。 千百年来,庐山瀑布未曾改变,而李白的诗句,让这自然之景有了文化的温度。每当人们读到这首诗,眼前便会浮现那飞流直下的壮阔,心中也会涌起与诗人同款的,对天地之美的惊叹与向往。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