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6
世界纪录诞生:35.1 特斯拉的磁场震撼全球 2025 年 9 月 27 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大厅内,一组由超导线圈构成的 "巨无霸" 装置创造了历史性时刻 —— 其中心稳态磁场强度达到 35.1 特斯拉(相当于 35.1 万高斯),并稳定运行 30 分钟后安全退磁。这一数字不仅远超此前美国保持的 32.0 特斯拉世界纪录,更将全超导稳态磁体的性能推向了全新高度。 要理解这一成就的分量,不妨做个对比:地球自身的地磁场仅约 0.5 高斯,医院常用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磁场强度多在 1.5-3.0 特斯拉,而此次中国研制的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相当于地磁场的 70 万倍,足以让最精密的科学探测获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这枚打破世界纪录的全超导磁体,藏着中国科研团队的多项自主创新。其核心秘密在于 "高温超导内插 + 低温超导磁体" 的复合结构设计 —— 科研人员将两种超导材料精准同轴嵌套,形成如同 "俄罗斯套娃" 般的稳定结构。 极端环境下的技术难题曾是全球科研界的共同瓶颈: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与超强磁场叠加下,超导材料会承受巨大应力,极易发生结构损坏。为此,团队独创多物理场协同优化方法,通过毫米级的精度调控,成功化解了应力集中与屏蔽电流效应等关键难题,让磁体在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优异的力学稳定性和电磁性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超导带材到线圈绕制工艺,从低温制冷系统到超导接头技术,整个磁体的核心材料、关键工艺和制备流程实现了 100% 自主可控。这意味着中国彻底摆脱了对国外高端超导技术的依赖,构建起完整的自主创新链条。 此次世界纪录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的偶然,而是中国超导研究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回溯近年发展轨迹,一条清晰的 "阶梯式突破" 路径跃然纸上: 2025 年初,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成功研制 14.0 特斯拉大口径高场通用超导磁体,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同年 6 月,该所王秋良团队研制的 32.35 特斯拉磁体已刷新一次世界纪录;短短三个月后,合肥物质院团队将这一数字再次提升至 35.1 特斯拉,完成了从 "世界第四" 到 "全球第一" 的跨越。#中国科技崛起 #中国科技 #全超导磁铁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31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