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要塞# 7月21日 行程第1 4天 东北边境行第七站——东宁要塞 从珲春出发,沿331国道继续前行,便抵达黑龙江的第一站——东宁要塞。 这座遗址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构筑的亚洲最大军事要塞群。1934年6月动工,历时11年建成,耗费了数十万中国劳工的血汗。作为日本关东军针对苏联的前沿防线核心,要塞依托山地地形构建了大量永备工事(如地下掩体、炮位、弹药库等),用于抵御可能来自苏联的军事进攻。通过部署重兵和重型武器,形成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军事威慑,控制中苏边境的交通要道,切断敌方可能的补给线和增援路线,同时保障自身后方的安全。巩固日本在“伪满洲国”边境的控制权,服务于其扩张野心。 东宁要塞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内部结构复杂:设有指挥所、通讯室、屯兵室等核心设施,通过竖井与山顶观测所、通风口及反击口相连,整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巷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下工事多处与地面暗堡贯通,形成立体交叉的火力网。这里曾驻扎多兵种部队,兵力最多时达13万之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远东战役的第一枪在此打响。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大炮、坦克、飞机的协同支援下,分三路向东宁要塞发起进攻。日军与苏军激战持续7天。直至8月30日要塞被攻破,战斗终告结束,这里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 东宁要塞因其规模庞大、工事坚固,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这座庞大的军事工程,是以20余万中国劳工的生命为代价筑成的。它不仅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要塞群,更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实施殖民统治的铁证——既见证了侵略者妄图永久侵占中国东北的野心,也承载着无数劳工的冤魂与中华民族的伤痛记忆。 日军在东宁及中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已化作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成为照亮未来的警示之光。
00:00 / 1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东宁要塞:历史的血与泪,和平的警示碑!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东宁市境内,有一片沉默而又震撼的土地——东宁要塞。它不仅仅是一片军事遗址,更是一部用血泪写成的历史教科书,时刻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东宁要塞始建于1934年,是侵华日军为了防止前苏联的进攻及为随时对苏联进攻而修筑的庞大军事要塞群。日军强征17万余中国劳工,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血汗与生命。劳工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作,遭受着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甚至几十人死于非命。这里,曾是日军罪恶的见证,也是中国劳工苦难的深渊。 东宁要塞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其规模之大、工事之坚固令人咋舌。它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地下军事要塞如勋山、朝日山、胜洪山等,宛如一座地下迷宫,隧道纵横交错,上下连通,最深处可达地下15米。这些工事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内部设备齐全,然而,这每一块砖石都沾满了中国劳工的鲜血。 1945年8月,二战的尾声已经响起。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对东宁要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尽管日军负隅顽抗,但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防线逐渐被攻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由于通讯中断,东宁要塞内的日军仍在继续抵抗。直到十几天后,牡丹江来的日军高级军官宣读投降诏书,这些日军才打着白旗走出要塞。东宁要塞战役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一战。 如今,东宁要塞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当我们走进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当年劳工们艰辛劳作的身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东宁要塞,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日军的残暴与罪恶,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不屈。它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守护和平。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段历史记忆,让东宁要塞的警示永远在心中回响。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00:00 / 07: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5
LX超4月前
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群遗址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市中俄边境,东宁要塞南起老黑山七三机场,北至太平岭,正面宽180公里,东起三岔口镇麻达山,西至老黑山和光村,纵深35—50公里。 东宁要塞群始建于1934年6月,是日本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17处庞大军事筑垒中最大的一处。东宁要塞群由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四大要塞组成。 东宁要塞群位于中国、苏联、朝鲜三国交汇地带,由国境线、铁路线和自然形成的峡谷线构成了三线一体的军事要冲,与苏联仅一山一水之隔,山势险要,地势开阔,隐蔽性强,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是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的主攻阵地,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日伪时期,东宁曾屯驻侵华日军3个师团,计13万人。据中国二战史专家论证: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为东宁要塞题词:“勿忘国耻,强我中华”。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 东宁要塞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发起远东战役。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58万多人集结在中苏边境,第25集团军首先攻击东宁,在东宁打响了远东战役第一枪,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关东军第132混成旅固守一线阵地进行殊死抵抗,第783大队在胜哄要塞困兽犹斗18天后,于八月三十日,大队长斋藤骏治属下901人终于缴械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胜哄山要塞最终结束。 苏军在攻打东宁要塞中,以牺牲1500人的代价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0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