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3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5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6: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7
00:00 / 06: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5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徐培桐是隆虑徐氏第十七世裔孙(五世祖慧、十世祖文达)。他自幼酷爱《三国》,受著中义士影响,富甲一方后,孝廉义友,为善乐施,济贫不倦,护佑邑人。每逢饥荒,他倡率施粥,全活甚众;知人遇困,他轻财好施,周恤里邻,助人婚丧;时遇匪患,他出资练团,购械买刀,驱匪安人;造桥建庙,他热心公益,慷慨捐助,躬亲督修。因此成为临淇川百姓公认的“一乡善士”。到后来斗争时期,百姓无人能说出其有所恶行,而皆赞其救苦恤贫之美德、感其御匪安乡之义行,享誉淇滨十里八乡。 1943年初春,国民党庞丙勋部下一个团长欲将其枪械收缴并使其组织乡团,下帖请其到原康团部赴宴。培桐心中知道事情不妙,一番思量后,怀揣两把手枪,只带一随从骑马如约而至。坐定后,培桐说:“我们今日只好好饮酒,方不辜团座美意,其余之事概等改日再议,团座意下如何?”团长一看来者是豪爽侠义之士,点头畅饮起来。不到一个时辰,培桐看到这个团长已有几分醉意,并无警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揪住团长的衣领,掏出手枪,指着他的脑门,叫他命令部下放下枪让出一条路,说:“烦团长送老弟到镇外吧!”揪着这个团长来到原康镇外,用枪顶着他的脑门说:“让你的人停下,我不会伤害你,再送我一程!”一直揪着团长到栗元岭,看没有人追来,松开手说:“滚回去吧!再会。”迅即和随从策马返回。接着庞丙勋部移部新乡并投降日伪。 在临淇周边,还传诵着徐培桐机智抗匪的故事。 民国十年的一个月夜,培桐和其长子从西峪返回临淇。行至牛庄桥附近,忽然发现路东地里一个墓碑后有刀光,马上意识到遇到了刺匪。他一跃跳上路西一块高地,佯装对儿子喊道:“快上岸来”,就匍匐下去。儿子会意,并未上岸,而是猫腰返回孔峪,敲响号钟。邻近村庄的自卫防御武装旋即集中赶往牛庄桥。 培桐看队伍即到,对刺匪喊道:“快放下刀枪,你们被包围了!”刺匪一看不妙,缴械求饶,培桐并未责难,令他们返乡。原来是西川土匪欲劫持培桐霸占梨林、付村一带土地所为。 后来这帮土匪心中后怕,又到临淇找培桐负荆请罪。 #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您长眠我常念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