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Molv1周前
聋人绘画博主为《震耳欲聋》画了最喜欢的画面 2025年10月4日 作为一名聋人观众,走进这部电影,我最期待的就是被看见。我很高兴它没有把“聋”当成一种需要被同情的缺陷,而是呈现为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身份。它讲的就是我们身边很常见的事:聋人遭遇理财诈骗。 影片直面这个问题,节奏紧凑,演员们的表演克制有力,场景和视觉细节都铺陈得很到位。檀健次演的CODA律师李琪,人设挺复杂、层次分明,还要兼顾手语,难度不小。但他完成得非常出色,手语打得漂亮,边说边打的节奏也自然流畅,功力看得见。兰西雅演的聋人张小蕊也很到位,群像演员同样出彩。 更难得的是,影片很自然地用了“聋人(听障人)、听人”等圈内常用词汇。我之前在小红书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人在评论区用“聋哑人”来称呼我们学院的毕业生。虽然我知道对方多半没有恶意,只是不了解,但这个称呼让我不太舒服。我就留言科普了一下,多数人很快理解并鼓励我;也有人不认可,甚至私信辱骂。我们的初衷只是希望被理解与尊重。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影片的用心。 对我来说,电影里的诈骗套路一点也不夸张。我身边就有聋人同学朋友被骗走好几万,我自己也有惊无险。很多人对社会的险恶认识不足,真的发生了也不知道怎么用法律维权。 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很有意义:胜诉后,聋人群体鼓掌(他能听见的方式),律师则高举手掌致意(我们能看见的方式)。这是互相尊重的最好注脚。 结局虽然略显理想化,但现实中的原型律师也打赢了官司,只是整整用了三年。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电影,它不可能复刻每个人的经历,但它成功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更多听人观众走进我们的世界。 今后这类问题还会出现,我们需要更多宣传,学会防诈,用法律保护自己。走出影院,我最大的感受是被肯定的喜悦:我们的故事值得被讲述,我们的语言值得被看见,我们的存在,同样震耳欲聋。 请记住一句话:“这世界上不会有救世主,只有自己做自己的英雄。”#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李淇 #檀健次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1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