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54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竹里馆》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竹里馆》学习笔记(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竹里馆》 作者: 王维(唐代) 出处: 《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体裁: 五言绝句 一、 作者简介:王维——“诗佛”的禅意人生 重点: 理解王维的身份与心境是读懂这首诗的关键。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画家、音乐家,并且笃信佛教。他的字号“摩诘”便源于佛教经典。 诗画双绝: 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极具画面感和意境美。 “诗佛”之称: 中年以后,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尤其是在长安附近的辋川别墅(即写作《竹里馆》的地方),他寄情山水,参禅悟道。他的诗风空灵、静谧,充满了禅意,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诗佛”。 教学提示: 向学生强调,读王维的诗,不仅要看“画”,更要品“静”,体会那份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深邃。 二、 整体赏析:动静结合,天人合一 重点: 把握诗歌的核心意境与艺术手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弹琴图,创造了了一个空明澄净、幽静而充满生机的境界。 人物与自然的和谐: 诗中的四个元素——人(独坐)、竹(幽篁)、琴啸(声)、明月(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诗人的活动(坐、弹、啸)非但没有打破深林的幽静,反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这是“以动衬静”的高超手法。 境界的升华: 诗歌的情感从“独坐”的清净,到“弹琴长啸”的洒脱,最终归于“明月相照”的安详与永恒。这份“独”不是孤单,而是圆满;这份“静”不是死寂,而是充满生命律动的禅意之境。它表达了诗人超尘脱俗、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 三、 写作背景:辋川的隐居岁月 重点: 了解诗歌的创作环境,加深理解。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墅时所作。辋川是他心灵栖息的家园,他与好友裴迪漫步其间,为其中的二十处景点各赋一首诗,合编为《辋川集》。《竹里馆》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的王维,经历了人生起伏(如安史之乱),对官场政治感到厌倦,更加沉醉于山水佛理之中。因此,《竹里馆》中的宁静与自得,并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闲情,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选择,是主动为自己营造的精神家园。 #国学文化 #古诗词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国学文化 #诗词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