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80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在汕头吃到一种食物叫鲎粿,看名字你能联想到什么?鲎,是一种比恐龙还早的海洋生物;粿,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鲎粿最早的做法大概就是用鲎肉和鲎血,以薯粉米粉包裹猪油炸制而成的独特风味食物,可谓是承载着潮汕地区的海洋饮食文化记忆,被誉为“潮汕古早味密码”。 鲎粿起源于唐宋时期,清康熙年间被列为潮汕粉粿精品,《潮阳县志》记载其曾作为待客佳肴。传统做法需取鲎肉鲎血制作,但现在的鲎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粿也就保留了叫法,其食材早已改用鲜虾、鱿鱼、香菇等替代。 话说韩愈刚来潮州的时候,吃的第一顿饭,就有“鲎”这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的生物。必须要说一句,鲎的很多生物特征不像地球生物,比如说它的血液,竟然是蓝色的。所以也怪不得韩愈大为震撼,立马就给好友写了一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元十八协律”指元集虚(“十八”系排行;“协律”则为散官衔“协律郎”之简称)。诗句起笔就是“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韩愈一定读过《山海经》里的记载:“鲎如惠文。”惠文,是一种帽子,惠文冠。是古代武官所戴的冠。相传为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故名。 骨眼相负行,韩愈看到的是鲎的眼睛突起长在背上,每当鲎上岸产卵时,雄鲎会抱住雌鲎成对而行。宋代的《尔雅·翼》中就有着这样的描述:“雌常负雄,虽风涛终不解,故号鱼媚。失雄则不能独活,渔者取之必得其双。”古人其实有些浪漫了,一方面说鲎长得丑,一方面又给他们安上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我觉得韩愈对鲎的味道应该是不太喜欢的,起码在最初品尝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海洋生物,他在诗里写道:“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把他看到的包括鲎在内的这些生物,称之为“魑魅”。不过,他很想跟朋友分享这奇特的生物。 关于分享,宋代诗人虞俦有首七言绝句《和万舍人分惠鲎鱼·其一》,很有意思。此诗为友人赠鲎鱼后他的唱和之作,借物寄寓对仕途的感慨: 昌黎集里知名久,山海经中取喻何。 柱后惠文渠勿恃,只今散地亦投戈。 柱后惠文就是以武官的帽子象征官职,散地就是闲职。莫因身居官职而自恃,如今身处闲职,更应放下权争。 韩愈被贬,在潮州做出新的功绩,苏东坡一路被贬,走到哪儿都留下他豁达乐观的痕迹。吃个鲎粿,顺着人生的走向,好好生活。#鲎粿 #鲎 #韩愈 #潮汕美食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