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变》(一),日军关东军密谋中国的第一步。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1931年春,关东军制定了“处理满蒙问题方案”,原则上规定了“在满洲采取军事行动时关东军必须集中于一地”,而沈阳是东北四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东北军主力的驻地。因此,日本决定选定沈阳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爆发地,并认为“应使关东军主力迅速集中于奉天,以便先发制人,将敌之最精锐的奉天附近的军队,加以击破”,“即能控制东北四省之中枢”。关东军内主张武力侵占东北的激进人物板垣征四郎、石原莹尔和花谷正等人精心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 日本武藏大学教授岛田俊彦在他编著的《满洲事变》一书中对此有详细记述:“六月底(1931年),在策划参谋旅行时,石原和板垣对关东军的部分人员说,九月下旬,要在柳条沟(湖)开始战斗行动,要求他们协助这一计划。花谷和今田新太郎大尉(张学良顾问柴山的助理官)首先参与商谈。不久,又要求奉天宪兵队长三谷清中佐予以合作。奉天独立守备队第一中队长小野正雄大尉来到驻奉天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第三中队长川岛正大尉(虎石台)处,摸川岛的底细,问他:‘关东军如果动手的话你打算跟着干吗?’川岛也是河本大作在第十连队(小仓)时的部下。川岛和小野一到花谷那里,花谷就说:‘不想干的人干脆回中央’,接着对北大营占领计划作了说明。最后在特务机关二楼召开会议,今田也参加了这次会议。经两、三次聚会后”终于炮制了在柳条湖炸毁铁路的计划。具体内容板垣与石原等人制定的柳条湖事件具体计划,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爆破地点选择在距沈阳2.5公里处的柳条湖,这里比较偏僻,便于行事,更重要的是距北大营只有几百米远,便于攻击;二是时间安排在9月18日,那时庄稼已经割倒,大地裸露,便于作战;三是以铁路爆炸声为暗号,开始炮轰北大营,发起全面攻击,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全城。物色人选为实施这一计划,他们慎重地物色人选。“因为在超越必要的人物中泄露秘密很危险,所以在人选上是颇费一番苦心的。#918 #918勿忘国耻 #918事变 #柳条湖事件 #东北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或“柳条湖事件”,是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蓄意制造的一场有组织的军事侵略袭击,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以下是详细介绍: - 事件背景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920年爆发经济危机,1923年又发生关东大地震,经济陷入萧条,日本法西斯势力愈发猖獗,企图通过对外掠夺摆脱困境。1927年,田中义一当选内阁首相,举行“东方会议”,形成《对华政策纲领》,密奏天皇,即“田中奏折”,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方针。而当时中国方面,东北军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日本通过傀儡政权控制和侵吞中国东北的方针受到打击。同时,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分三路向东北军第7旅驻地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由于东北军遵循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无法全力抵抗,当晚北大营即被日军占领。9月19日凌晨6时,沈阳沦陷。随后,日军迅速攻占南满、安奉两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 事件影响: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面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主张武装抗日,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战,这些抗日武装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此后,9月18日成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日子,每年这一天,中国各地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撞钟鸣警、敬献花圈等,以警示民众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铭记历史 #高靖律所 #法律 #泉州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87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