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4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支架术后需长期服药:三类“保命药”不可擅自停 心脏支架术后必须长期规律服药,擅自停药可能引发血栓、血管再狭窄,甚至危及生命。支架仅能撑开堵塞血管、恢复血流,无法解决血管“粥样硬化”的根本问题,就像用管子撑开堵了的下水道,却没清理管壁污垢。术后服药核心目标有二:一是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二是延缓全身血管硬化,避免其他血管出问题。 一、三类核心药,术后缺一不可 1. 抗血小板药物:是防血栓的“第一道防线”。支架对血管而言是“外来物”,身体易启动凝血机制在其表面形成血栓,一旦堵塞支架可能引发急性心梗。术后通常需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联合另一种抗血小板药),至少坚持6-12个月(具体时长由医生判断),之后长期单药维持。这类药或增加出血风险,但擅自停药风险远更高,若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需及时就医调整,不可自行停药。2. 他汀类药物:能给血管“清垃圾、强屏障”。它不只是降血脂,更关键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给血管壁“易破斑块”加保护壳,防止其破裂引发血栓,还能轻度逆转部分斑块、延缓血管狭窄。无论术后血脂是否正常,医生通常都会处方,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3. 控制基础病的药物:从源头减少血管损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是支架手术的“幕后推手”,若控制不佳,新支架血管或其他血管会持续受损。术后需坚持服用降压药(如沙坦类、洛尔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将血压、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降低血管再次出问题的概率。 二、避开常见误区,守护用药安全 误区1:没症状就不用吃药。支架术后血管通畅会缓解不适,但血管硬化的病理基础仍在,血栓风险未消。无症状停药如同“埋定时炸弹”,可能毫无预警突发心梗。 - 误区2:吃一段时间就能停。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治疗期”需医生综合评估,他汀类、降压降糖药通常需终身服用,停药后血脂、血压、血糖会反弹,加速血管病变。 - 误区3:保健品能替代药物。市面上宣称“通血管、清血栓”的保健品,无明确临床疗效证据,无法替代药物治疗,依赖保健品停药会延误病情。支架术后吃药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长期健康管理”的关键。具体用药种类、时长、剂量调整,需医生根据病情和检查结果动态评估。服药期间若有不适或疑问,务必第一时间咨询主治医生,切勿擅自调整方案——按时吃药,就是守护生命安全。#冠心病 #心脏支架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25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