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柴洪伟4周前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论中国人的大义风骨与生死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句气壮山河的诗句,不仅是对英雄气概的礼赞,更是中国人刻在血脉里的精神图腾。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秉持“重大义轻生死”的价值准则,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着一曲曲关于信仰与抉择的壮丽史诗。 中国人的“大义”,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家国命运、黎民福祉紧密相连的责任担当。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俘,元廷以高官厚禄利诱、以死亡酷刑威逼,他却始终坚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用生命践行对家国的忠诚;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李大钊高呼“铁肩担道义”,在绞刑架下仍坚守革命信仰,鲁迅以笔为刃唤醒国人,他们皆因心中“救亡图存”的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种大义,是危难时刻“大义兴亡,匹夫有责”的自觉,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绝。 而“轻生死”,并非对生命的漠视,而是在大义面前对生死的超越。它不是鲁莽的牺牲,而是经过价值权衡后,对更崇高目标的主动奔赴。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将日军引上绝路,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他们并非不惧死亡,而是深知“掩护战友、保护群众”的大义远比个人生命更重要;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严守潜伏纪律,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守护的是国家安宁与民族尊严。这种“轻生死”,是对“生得其所,死得光荣”的诠释,是将个体生命融入集体大义的价值升华。 从古代的仁人志士到近代的革命先烈,再到当代的时代楷模,“重大义轻生死”的精神从未褪色。疫情来袭时,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在病毒面前筑起生命防线;洪水肆虐时,武警战士冲锋在前,用身躯挡住洪流,守护百姓家园。他们或许是平凡人,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为大义挺身而出,用行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句诗穿越时空,依然激励着今日的中国人。这份“重大义轻生死”的风骨,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精神根基,也是我们在新时代面对风险挑战时,始终能够昂首前行的力量源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主义,永远是在大义面前坚守初心,在生死抉择时选择崇高。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60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第33章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今译: 孔子说:“君子不见得在小事上受人赏识,但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但在小事上可能受人赏识。” 主旨: 孔子教导弟子观人的方法。 引述: 君子多才多艺,能够担当各种任务,所以“君子不器”(《为政篇》)。由于是通才,不能够用“小知”的眼光来衡量他的才能。换句话说,一般人的小知,只在小事上着眼,当然不容易赏识君子。但是把大事委任给君子,他却能够承担得很好。 一般人的眼光浅近,只能够赏识小人的才能,反而不认识君子的大器,实在十分可笑,却成为常见的通病。 生活智慧: (一)当今社会,普遍重视专业知能,是不是小知、浅见呢?若能在专业之外,察见一个人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是更加可靠呢? (二)小知的主管,常常重视有小小长处的部属,却严重地忽视了通才的部属,以致用人不当,升迁也不合理。不然的话,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不适任的干部呢? (三)“小知”的“知”,有被知的意思。为目光浅近的人所知,当然是小知。“大受”的“受”,是承受重大任务的受。只有才能既深且广,才能担当大事。 建议: 小心,自己不要小知君子。接受任务时更要谨慎,先看看自己能不能真的大受。 #论语 #修身养性 #国学智慧 #知行合一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2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2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3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