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7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外面又下雨了,原本的骑行计划就改到明天了,不过在家里可以多陪小猫咪,也可以静下心来多创作些视频。细数家中的艺术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故事,它们是时光的容器,若要将它们重新整理归类,可真是一项大工程。今天,就先带大家认识一件充满诗意的藏品--一支静静倚在书画角落的禅杖。望着它虬曲的造型,苏东坡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词句便不自觉涌上心头。正好今日雨景,诗句里洒脱超然的画面仿佛触手可及,相传苏东坡居士常手拄的东坡杖,正是这种竹制,其竹节纹理细腻如岁月的掌纹,每一节都是被时光揉碎的诗行,每一处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以前看到的竹子都是这样的笔直挺拔的,但这只居然有婉延起伏的曲线,挺难得,遥想很多很多年前的某个晨雾未散的清晨,一位有心人漫步林间,偶然驻足凝视盘根错节里藏着的独特韵律,然后它将天然之美再化为这充满艺术气息的竹杖,既有山野气息,又有人雅韵。如今作为空间陈设,寥寥一枝,便能为家居增添几分禅意。这也应了那句“这世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件藏品背后,都镌刻着发现者与创作者的独特印记,等待着有缘人去解读,去珍藏,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琴韵草堂 #禅杖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6
听咒净心吟 梵音起处咒韵清, 涤尽尘烦意自宁。 松风暗和禅心转, 慈光遍照妄念停。 消障能令千苦散, 澄怀可纳万灵馨。 明空一片悟无生。 诗句解析 1. 起句(首句):“梵音起处咒韵清”直接点题,“梵音”“咒韵”明确指向“禅乐大悲咒”,“清”字既写乐声澄澈,也暗合“净心”的特质,开篇便确立核心意象。 2. 承句(第二句):“涤尽尘烦意自宁”承接首句的乐声,写禅乐的效用——洗去尘世烦恼,内心自然安宁,直接回应“净心”的主题,展现听咒后的初步心境变化。 3. 转句一(第三句):“松风暗和禅心转”以“松风”这一经典禅意意象(常见于禅诗中象征清幽禅境),写自然之声与咒乐相融,带动禅心流转,将外在乐声与内在心念相连。 4. 转句二(第四句):“慈光遍照妄念停”转向大悲咒的精神内涵,“慈光”呼应“大悲”的慈悲属性,写其力量驱散虚妄念头,深化“净心”的层次,从“祛烦”到“止妄”。 5. 合句铺垫一(第五句):“消障能令千苦散”拓展咒的功德,“消障”“散苦”契合大悲咒“令众生离苦”的核心效用,将净心的效果延伸至生命层面的解脱。 6. 合句铺垫二(第六句):“澄怀可纳万灵馨”回归内心状态,“澄怀”是“净心”的进阶,写清净的胸怀能容纳万物灵秀之气,与前句“散苦”形成“内纳”与“外散”的呼应。 7. 收束句(第七句):“明空一片悟无生”收束全篇,点明净心的终极境界——在澄澈空明中领悟“无生”禅理,将听咒的体验升华为通透的觉悟,完成从“乐”到“心”再到“悟”的递进。 诗意 这首诗以“听大悲咒净心”为核心脉络,从咒乐响起的澄澈之声写起,逐步展现禅乐对心灵的净化过程:先是洗去尘世烦恼,再是带动禅心流转、驱散虚妄念头;进而拓展至大悲咒消弭障碍、解除苦难的功德,最终落脚于内心澄明、领悟“无生”真谛的至高境界。全诗以“梵音”“松风”“慈光”等意象串联,将大悲咒的慈悲力量与禅乐的清净特质相融,精准诠释了“闻咒、净心、觉悟”的完整路径。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