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纳税人必看!这个2%的减免,你再这么填就亏大了! 估计不少财务朋友已经开始忙活10月份的报税了。是不是一打开申报表,就被那个小规模纳税人2%的减免给整懵了? 你是不是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系统提示你要把减免的2%填进营业外收入,可你填了,财务报表就对不上;不填,增值税申报又通不过。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怎么都不对? 别急,今天我就给你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出在系统的比对逻辑和我们实际的开票操作对不上了。 系统的逻辑是这样的:它默认你开票时,是按原来3%的征收率来做价税分离的。 举个例子,你卖了103块钱的货。系统认为你的不含税收入是100块(103÷(1+3%)),税额是3块。因为有优惠政策,你实际只需要交1块钱的税,剩下的2块钱就应该作为"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 这个逻辑听起来天衣无缝,对吧? 我们实际是怎么做的?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现在开票,票面税率直接就是1%。 同样是卖101块钱的货。我们做账时会按1%做价税分离:不含税收入是100块(101÷(1+1%)),税额是1块。 你看,在这个过程中,2%的减免部分根本就没有被分离出来。它已经包含在100块的主营业务收入里,并且已经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了。 现在问题就来了:系统非要让你把这2%单独填进营业外收入,可这部分钱你已经在主营业务收入里算过一次了。 你再填一次,不就等于重复缴税了吗?这就是为什么你怎么填都不对,系统老是提示比对不通过。 所以,现在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停止申报,别再自己瞎琢磨、乱调账了。 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系统的bug。 你慌什么呀?10月份的征期到27号才结束,时间还非常充裕。咱们安安稳稳地等税务局上班,让他们来修复这个系统问题。 #会计 #财税知识 #小规模纳税人 #财务 #报税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0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所得税预缴申报表发生重大变化,即预缴表的数据行次从原来的三行(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增加到 **18 行**。这一变化背后的税务监管核心逻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 加强对预缴质量的监控 税务机关核心逻辑是 **加大对预缴质量的一个监控**。 许多企业在企业所得税预缴环节存在违规行为,例如通过 **相关的成本费用的计提、预提** 来达到 **减少相关税款的预缴** 的目的。 ### 2. 确保税款均衡入库 这种人为减少预缴税款的行为,导致 **所得税税款不能均衡地入库**。这被视为一种 **典型的税收的违规行为**。通过加强监管,税务机关旨在维护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 3. 强化数据获取和比例分析 将申报行次由三行变为 18 行,虽然数据直接来源于利润表,不会增加太大的工作量,但这一变化代表着税务机关对数据的 **获取和比例的一个加强**。更详细的数据行次使得税务机关能够进行更严密的分析和比对。 ### 4. 重点监管成本费用与发票的比对 监管的一个典型风险问题和重点方向是:地方税务机关开始在季度预缴时推送 **成本费用和相关发票的比对**。 这种比对旨在识别以下违规行为: * 企业可能在季度预缴环节,为了少预缴企业所得税,**故意人为地增大和计提相关成本费用**,而这些成本费用在实际业务中并未发生。 * 如果企业的情况说明不能证明业务是实际发生的,只是账面上的人为计提预提,则构成了税收违规。 5. 应对人为调控风险 税务机关正通过更加严密的数据和更加密集的监控来应对 **人为调控** 的风险。如果企业被发现季度预缴税款少缴,税务机关将要求产生相关的补缴税款,并且很多地方有明确规定,**少缴预缴税款该加滞纳金也是要加的**。 综上所述,核心逻辑是税务机关通过申报表的细化,提高数据监管的严密性,重点监控企业是否通过虚增或预提尚未发生的成本费用来不正当地减少季度预缴税款,以确保所得税预缴的真实性、完整性,并保障税款均衡入库。#企业高频税务疑难问题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