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邓老师11月前
标杆管理法:强调补短增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杆管理法标杆管理法(Bench marking)是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在20世纪90年代,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被称为三大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标杆管理的类型: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等。内部标杆管理常见于企业内部评优中;竞争标杆管理常见于战略咨询、市场调查;职能标杆管理和流程标杆管理,常见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薪酬调查、组织诊断中,可以交叉使用。标杆管理核心思想是,企业通过向业界最优秀的企业学习,不断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提升自己能力。实际上,就是模仿创新的过程。标杆管理的做法,通过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以比学赶帮超的方式,缩小与最优基准之间的差距,推动企业不断得到进步,并最终达到目标,或赶超一流公司。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追求卓越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特别适合于“搭乘顺风车”的二、三流企业。比如蒙牛初创期间,要做内蒙第二乳业品牌就是一个例子。 在使用标杆基准法寻找业界最佳业绩标准的同时,要设立绩效指标和目标,作为参照的基准,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劳动生产率、客户满意度、甚至运营管理模式等。为了实现目标,公司针对这类高大上的高端指标,通常采用PK指标竞赛法激励员工。指标竞赛是指聚焦标杆找差距,想办法找措施,来补齐短板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比如以“对标排头兵 勇做赶超者”的精神研究规则、主动谋划,通过苦干实干巧干,全方位跟踪落实和改善,不断缩小差距,甚至赶超目标。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创业避坑指南之苹果的山寨对象 苹果的山寨对象——施乐帕洛奥图研究中心(PARC) 1970 年,施乐公司在硅谷成立了 PARC,主要进行高新技术研发。1979 年秋天, PARC 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关注。尽管这个中心对外高度保密,但施乐 PARC 先进的研发水平却令苹果公司心动。 施乐 PARC 正研发一种用户图形界面,这种特性是电脑产业的未来。对此,杰夫·拉斯金深知这些特性是电脑产业的未来,于是他鼓励苹果公司的同事去 PARC 考察一番。 乔布斯听说后心动不已,他找到施乐公司并承诺,如果施乐将全部技术成果展示给苹果看,他们就被允许在苹果公司投资 100 万美元。这个条件相当诱人,因为苹果正发展势头良好,即将上市。一旦上市,施乐公司必将收获不菲。(1 年后苹果上市,施乐用 100 万美元买的股票瞬间飙升至 1760 万美元,但苹果公司获益更多。)施乐公司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乔布斯满载而归。当施乐公司展示全部成果时,乔布斯等人都惊呆了,尤其看到了图形界面技术,乔布斯恨不得钻进屏幕里看个究竟。乔布斯兴奋地想,一定要把施乐 PARC 的技术用到苹果电脑中去。 很明显,施乐没有认识到这些技术的价值所在,他们本来有机会把规模扩大10 倍,独占整个行业。后来,乔布斯从施乐挖走了 15 个专家,两年之内就开发出了运用同样技术的 Lisa 和 Macintosh(麦金塔)电脑。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