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20世纪下半叶人类困境启示录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撒旦探戈》(匈牙利)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雨水浸泡的匈牙利村庄里,连时间都生了锈。当最后一盏煤油灯在泥泞中熄灭时,跛脚的弗塔基听见了钟声——那并非教堂的召唤,而是命运齿轮转动的狞笑。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笔下的《撒旦探戈》,以一场荒诞的“救世主降临”拉开小说帷幕,将人类困境的伤口撕开一道血淋淋的切口。在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一年,匈牙利这个被遗忘村庄,雨季来得比往年更早,田地被厚厚的泥泞淹没。村民们曾经依靠集体农场维持生计,但如今只剩下破败的房屋和破碎的梦想,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唯一的声音是雨点敲打破裂屋顶的单调节奏。村民们是一群破碎的灵魂,每个人都深陷在自己的痛苦中。某天晚上,跛脚的弗塔基被被远处的钟声惊醒,他确信自己是在做梦,但那钟声却像一种凶兆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在黑暗中一瘸一拐地走向施密特夫妇家里,这对夫妇一直在私藏金钱,准备逃离村庄,弗塔基希望参与他们的计划。就在他们密谋逃亡之际,一场意外改变了村民们的行动轨迹。伊里米亚什重新出现,这个曾经的农场头面人物,承载着传奇与恐惧的双重意义,多年前他失踪了,人们以为他死了或被囚禁。然而,如今关于他归来的传闻像野火般迅速蔓延。有人称他为救世主,也有人害怕他是伪装成人的恶魔。当他终于带着伙伴回到村庄时,村民们聚集在破败的酒吧里,急切地想听听他的声音。伊里米亚什的声音充满权威与信念。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承诺要重建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绝望的村民们将他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把所有财产、信任与希望都交给了他。他们像羊群一样跟随他,冒着雨水,穿过泥泞的土地,紧紧抓住他能拯救他们的信念。但伊里米亚什并非救世主。在他充满魅力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狡诈的操纵者。他将村民视为棋盘上的棋子,精心策划了一场骗局,他承诺他们开始新生活的所谓庄园,不过是一堆破旧而没有设施的屋舍,那里也没有村民们向往的改善生活的工作。村民们开始怀疑伊里米亚什的意图,但已经深陷困境的他们除了接受现状没有什么选择。故事行将结束的时候,一位被“救世主”引上迷途的曾经满怀憧憬的逃亡者渐行渐远,象征着希望又一次随风飘去。 #世界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撒旦探戈 #名著解读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介视界2天前
2025诺奖得主代表作《撒旦探戈》:在绝望中起舞的人性寓言 诺奖颁奖词:“由于他令人信服和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撒旦探戈》是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于198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阴郁的后社会主义匈牙利乡村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破败村庄中村民的生存困境。连绵的阴雨和泥泞中,村民通过酗酒、偷窥等行为消解绝望,直到两个骗子以虚假承诺煽动他们迁徙,最终使其陷入循环的骗局。小说穿插了弱智女孩被兄长欺骗杀猫后自杀的支线,强化了人性的荒诞与残酷。全书采用探戈舞步“进六步、退六步”的镜像结构,六章正序与六章倒叙呼应,形成环形叙事迷宫。作品批判集体农庄的腐朽与乌托邦幻灭,以“蛛网”“雨水”象征希望的吞噬与时间的凝滞。拉斯洛独具特色的长句表达与绝望基调,被誉为“翻译史上的奇迹”,深刻影响了贝拉·塔尔同名电影(7小时片长)的创作。拉斯洛曾以记者的身份沿着李白的足迹游访中国多地,问路人对李白的看法等,他还要求家人改用筷子吃饭。他喜爱诗仙李白:“我喜欢他谈醉酒,谈月亮,谈生活,谈分离,谈朋友——我喜欢他的律动,他无尽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我喜欢李白,喜欢这个人。”#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 #小说 #轻阅读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