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 心理学中的“生理性厌恶” 比生理性喜欢更明显的是生理性厌恶。这个词一出来,你脑子里或许就已经有人名了。最厌恶的时候,一听到他说话就忍不住翻白眼,内心充满无法解释的怒火。听到他发出的声响,哪怕一点点声音都觉得心烦,就连听见他呼吸都让人不适,觉得烦人,难以忍受他的气味,觉得他的东西很恶心。原本能量满满,但是跟他相处一会就有种被榨干的感觉。 明明你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但在他面前却像变了一个人,充满攻击性。这其实不是你的脾气不好,而是他累积了很多让你失望和伤心的事,最后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也是心理学中的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那些过往的经历,你以为自己放下了,可是身体却从来没有真正忘记。它记得你那些咽下去的委屈,你一次次忍住眼泪说没关系,也记得你每次被冷落被否定。你看上去很冷静,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但是你的系统其实早就已经悄悄启动了防御机制。所以只要他一出现,你都会莫名的紧张烦躁,这是身体在用它的方式提醒你,别再靠近这个人了,他曾经伤你很深。 也就是在你们的相处过程中,一定积累了很多未被解决的矛盾。比如你的伴侣,他天天脏袜子乱丢,你说了很多次,他依然不会改。每一次吵架,他要么冷漠逃避,要么对你恶语相向,就从不会想着好好解决问题。又比方说,他曾经做过背叛你的事情,很多原因,你选择了忍让,选择了原谅。你以为这个事情过去了,但你的潜意识里他并没有过去。最终他曾经对你的伤害就会变成一个个你对他疯狂厌恶的瞬间。 反感父母也是一样的道理,证明父母也一直没有爱过你。原本孩子天生就喜欢自己的父母,刚出生下来的时候都会觉得爸爸很帅,妈妈很美。但是为什么到后面越来越反感自己的父母?因为他发现父母并不喜欢他,经常指责他,贬低他,所以他也选择了收回自己的热情。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会用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感觉对待父母。因为喜欢,没有办法一直单方面,所以孩子也就选择了反感自己的父母。因为感觉是相互的。 遇到讨厌又没有办法离开的关系该怎么办?从心理学的角度,建议大家不要对抗关系。一旦你开始排斥一段关系,抵触一个人时,就会被他们消耗,就像心理学上的“关系反刍”。你越讨厌一个人,就越会不受控的关注他,分析他,这就相当于把能量和精力转移给他们,留给自己的就是负能量和混乱的生活节奏 #生理性厌恶 #失望性情感隔离 #失望性隔离 #情感消耗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