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录:《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首彻底颠覆秋日印象的诗——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 为什么说它颠覆?因为当所有人都在秋天里哀叹“悲寂寥”时,刘禹锡却斩钉截铁地说:“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八个字像一记重锤,砸碎了千年来的悲秋传统。 要理解这首诗的震撼,得先回到公元805年。那一年,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朗州,政治生涯跌入谷底。但正是这样的逆境,让他写出了这首反悲秋的宣言。 “自古逢秋悲寂寥”,他直接点破了一个千年现象:从《诗经》到宋玉,文人总爱在秋天里感伤。可他偏不!“我言秋日胜春朝”八个字,像一把刀,劈开了所有陈旧的哀愁。 但光有口号不够,得有画面支撑。“晴空一鹤排云上”,这只鹤太关键了。它不是普通的鸟,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被贬谪的孤独有,但更关键的是“排云上”的劲头——一个“排”字把云层都推开了,像在说:就算被贬,我也要飞得比谁都高。这种劲儿,传统秋诗里哪有? 再看末句“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情和鹤一起飞上了天。这里有个巧思,“碧霄”不是普通的天空,是澄明浩瀚、没有阴霾的天。和传统秋诗里的枯藤、老树、昏鸦比,简直是两个世界。刘禹锡故意选这个意象,就是要告诉所有人:秋天可以很壮阔、很昂扬,甚至比春天更有生命力。 其实这首诗最厉害的地方,是它把诗人的品格和秋天的气韵融在了一起。“鹤排云上”的动态,暗喻了逆境中不屈的意志;“诗情到碧霄”的升华,又展现了艺术创造的自由。 这种写法,既像他在《陋室铭》里说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像他在《浪淘沙》里写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永远在逆境里找希望,永远在寂寥中见生机。 为什么说这首诗是中国古代咏秋诗中最具生命张力的经典?因为它彻底革新了悲秋传统。28个字,把秋天的开阔气韵和诗人的刚健品格熔铸在一起,创造出“秋日胜春朝”的新境界。 这种写法,既体现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辩证思维,又彰显了唐代士大夫愈挫愈勇的精神气质。 所以,下次再读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时,不妨想想刘禹锡的鹤。它排开的不仅是云,更是所有束缚心灵的阴霾。而“秋日胜春朝”的豪情,也提醒我们:真正的生命力,从不在顺境里绽放,而在逆境中依然能飞向碧霄。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古诗词 #古诗词欣赏#诗词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