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泯没在《易经》里的惊天秘密:第三讲 三、君子 《易经》中的“君子”文辞,是“君王及宗族长”的合称,在事件中人物很具体,指向很明确,而非现在泛指的“品行高尚之人”。如,《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问:君王和宗族长整个白天一直暴晒在烈日之下,到了晚上,也要小心谨慎吗?结果是:有担心;没有过失。 君,指“君王、君主”。 子,指“宗族长”。 这里的“君”指周文王,“子”指姬周宗族长。 “君王和宗族长整个白天一直暴晒在烈日之下”,看上去更像是两人的“竞技”,能坚持下来的一方,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膜拜和拥护,这也许是天下最大的阳谋。 那时,国家政治上是二元制,君王和宗族长共同管理国家,君王相当于国主,主政事,宗族长相当于宗主,主宗庙血缘。 《蛊》卦以前的事件,“君、子”以主体地位出现,有八处。《蛊》卦以后,“君子”只是以客体地位出现过。如《观》卦中的“君子”,是指诸侯的“君主和宗族长”。#《蛊》卦以前的事件“君、子”以主体地位出现有八处《蛊》卦以后“君子”只是以客体地位出现过如《观》卦中的“君子”是指诸侯的“君主和宗族长” #易经里的惊天秘密 永贞周易 陶思殷 国学传承 智慧人生 军事艺术宝典 政治阳谋大全 易经 周易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徐华暄2周前
成语故事《文不对题》 成语释义 文不对题 (wén bù duì tí) · 文:文章,文辞。 · 对:对应,针对。 · 题:题目,主题。 字面意思:文章的内容和题目对不上。 引申义:指说话、写文章或回答问题时,内容偏离了主题或中心思想,答非所问。 --- 成语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散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一篇名为 《名人和名言》 的文章。 鲁迅在文中批评一些名人并非在所有领域都是专家,但他们说的话却常常被奉为金科玉律。他写道: “所以,炎炎夏天的讲堂里,时常只见文不对题的先生在唾沫横飞,学生们则在下面昏昏欲睡。” 这里的“文不对题”形象地描绘了讲话者所说的内容与讲座的主题毫不相干,让学生们感到无聊乏味。由于鲁迅作品的广泛影响力,这个词语便作为成语流传下来。 --- 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成语/词语 含义 近义词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 离题万里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偏离主题很远。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非常生动形象。 词不达意 (言语)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但侧重点在“表达不清”,而“文不对题”更强调“偏离主题”。 反义词 一语中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切中要害 (言论或办法)正好击中某种弊病的要害。 丝丝入扣 比喻文章、艺术表演等十分细致,完全合乎逻辑。 --- 用法与例句 “文不对题”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状语和宾语,含有明显的批评意味。 1. 作谓语: · 他的演讲文不对题,听众们听得一头雾水。 · 这篇作文虽然辞藻华丽,但完全文不对题,所以分数很低。 2. 作定语: · 他给了一个文不对题的答案,显然没有认真听问题。 · 记者会上,发言人回避了核心问题,给出了一些文不对题的回复。 3. 作宾语: · 在辩论赛中,最忌讳的就是文不对题。 · 老师批评他的回答是文不对题。 4. 作状语: · 他文不对题地乱说一通,试图蒙混过关。 --- 成语辨析与总结 “文不对题” vs “答非所问” · 侧重点不同:“答非所问”更侧重于“回答”这个动作,专指在问答场景下没有针对问题来回答。而“文不对题”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用于文章、演讲、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表达。 · 场景不同: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大家都知道,《诗经》里有好多名篇。作为第一首诗,为什么选《木瓜》呢?不仅因为它的篇幅短,更因为它的文辞好、信念好。好在哪里呢?看诗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先看几个关键词。 什么是木瓜?可能有人会说,木瓜我吃过呀,水果店里有的是。但我们现在常吃的木瓜是番木瓜,是明朝时期才从海外传入中国南方的水果,当年身处河南的卫国人可没见过。《诗经》中说的“木瓜”其实是一种又酸又涩的果子,像拳头那么大,不能生吃,只能做成蜜饯,或者蒸熟了吃。同样,第二段的“木桃”也罢,第三段的“木李”也罢,都不是今天的桃子或者李子,而是跟木瓜差不多的不怎么好吃的涩果子。什么是琼琚?按照中国古代造字的原则,斜玉旁的字,基本都和玉相关。比如,三国时期的周瑜,字公瑾(jǐn),瑜和瑾都是美玉的意思。“琼琚”“琼瑶”“琼玖”这三个词都是斜玉旁,也都是美玉。为什么美玉有那么多不同的名称呢?因为中国古代特别崇尚玉,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又说“君子比德于玉”,也就是君子的操行都应该像玉一样,所以古代的贵族都佩戴玉佩。玉佩的名目特别多,于是就有了琼琚、琼瑶和琼玖这样的区别。 讲了两组名词,再讲一个关键性的副词——匪。匪在这里是一个假借用法,等同于“非”,表示否定。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把这首诗翻译出来了。 你送我木瓜,我还你琼琚,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桃,我还你琼瑶,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李,我还你琼玖,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诗经 #古诗词的魅力 #国学文化 #传扬中华文化 #国风古韵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言语理解:吴牛喘月(考过2次)是什么意思? 1.成语来源 🌟 【吴牛喘月】该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这里的“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地(大概是现在江苏、安徽一带),因为吴地位于南方,夏天特别炎热,当地的水牛长期被烈日暴晒,早就怕透了酷热的太阳。等到晚上月亮出来,月光明亮得有点像太阳的光,水牛一下子没分清,还以为又是太阳出来了,吓得一个劲儿喘气——这就是“吴牛喘月”的由来啦! 2.成语精讲 ✨ 核心含义:原义是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官媒例句(人民日报海外版):他在州桥夜市品尝的黄河鲤鱼,化作诗中“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目睹的纤夫劳作场景,催生出“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的慨叹。 3.记忆技巧 💡 ✍【联想记忆法】 第一步记“场景”:南方水牛 + 怕太阳 + 认错月亮 = 核心画面感;第二步记“考点”:看到“天气酷热”或“因过去伤害而过度害怕”的语境,直接对应“吴牛喘月”,尤其是比喻义,几乎每年言语题都会涉及类似语境,记准就赢了! 4.错误用法 ❌❌ 不要与“杯弓蛇影” 混用错误例句:“他总是怀疑别人说自己坏话,真是吴牛喘月。”解析:(×)—— 这里是“无中生有地怀疑”,应该用“杯弓蛇影”,而不是“因过去受害而害怕”。 5.易错词、近义词辨析 🔍吴牛喘月vs杯弓蛇影:前者是“有过真实受害经历,怕类似事物”;后者是“没实际伤害,自己疑神疑鬼”。 吴牛喘月vs谈虎色变:前者侧重“害怕的是‘类似事物’”(比如怕太阳→怕月亮);后者侧重“直接害怕‘原事物’”(比如谈虎就害怕虎本身)。#逻辑填空 #行测言语理解 #言语 #语言理解与表达 #行测干货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