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破除迷信:当我们谈论“破”时,究竟该守护什么? 谈及“破除迷信”,许多人会陷入一种认知误区——将其等同于对事物本身的全盘否定,仿佛只要贴上“迷信”的标签,便连其背后的思想价值也该一并摒弃。实则不然,迷信的核心从非事物本身,而是人对事物的“过分痴迷信奉”:它可以是对宗教教义的盲目追随,也可以是对政治论断的绝对盲从,甚至可能是将科学、医学、文化奉为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用单一标准框定所有认知。 宗教从不天然等同于迷信。佛的慈悲、道的自然、儒的仁礼,本是人类对生命、世界、伦理的深度思考,是历经千年沉淀的精神财富。真正的问题,从来不在宗教或思想本身,而在人心——当人放弃独立思考,将某一种理念奉为唯一的“真理”,用偏执取代理性,用盲从掩盖本质,才让“迷信”有了滋生的土壤。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来不是靠某一种单一思想支撑,而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在碰撞中融合、在传承中创新,共同构筑起民族的精神根基。若以“破除迷信”为名,行否定民族文化精髓之实,将千年积累的思想财富视作“糟粕”抛弃,本质上是一种“自宫式”的短视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割裂了文化的根脉,更让民族失去了回望历史、锚定当下的精神坐标,沦为文化传承的罪人。 再看当下,我们不得不直面这样的现实:思想的混乱与价值观的扭曲并行,低俗文化以“流量”之名肆意蔓延,本该澄澈的公共空间被浮躁、功利、猎奇填满,变得乌烟瘴气。这并非简单的“愚蠢”或“无知”所能概括——当有人明知低俗内容会侵蚀精神却仍为利益推波助澜,明知文化断层会带来危机却仍选择漠视,这份“明知故犯”的麻木,比无知更令人忧心,比愚蠢更显无耻。 破除迷信的真正意义,从来不是“破”掉所有传统与信仰,而是让人找回理性的标尺:既不盲目崇拜某一种思想,也不轻易否定某一份价值;既懂得尊重文化的厚度,也拥有辨别是非的清醒。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守护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避开迷信的陷阱,让思想回归澄澈,让文化真正焕发生机。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