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读,带领孩子们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我问: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为什么?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一女生读完上面的课文接着说:面对双腿瘫痪的儿子脾气暴怒、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安慰、制止,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躲是偷偷地,听也是偷偷地,等儿子恢复平静还是偷偷地进来。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独自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也用体贴顾全儿子的自由和尊严,所以她选择在屋外默默地守护。但是,她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彻底伤害了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她会“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对儿子爱得多么小心、细心、耐心啊!这是一份沉重、艰难、伟大的母爱。” 我点评道:思考很深刻,表述很流畅,你从细节中中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真了不起! 我接着问:读文学作品就要善于身临其境、换位思考,当自己遭遇厄运时,也会像他一样暴怒无常,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吗? 一男生说:我不会,因为父母的痛苦一点儿也不比我少,父母不仅要承担生活的重任、还要心疼生重病的孩子。何况,文中的母亲也因双重折磨而重病缠身,她也因罹患肝癌,整日整夜受病痛折磨,难以入眠,生不如死。 我点评道:很好,你对文中理解的很透彻。我们真的不应该肆无忌惮地把最狰狞的面目、最坏的情绪展示给最亲近的人。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悔恨、最深的愧疚。 我又问:若干年后,当你们也为人父母,面对痛苦、焦虑的孩子,你们会像文中的母亲一样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理解和包容吗? 一女生起身答道:我会像文中的母亲一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温暖、信任和爱。才有可能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面对生活。 我点评道:凡是不能给对方带来良好感受和积极改变的沟通都是无效的,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对道理的正确认知,而是深陷焦虑、恐惧、抑郁情绪时的理解和安慰。不要和焦虑的孩子一直讲道理,用对方法很重要。 #记录课堂#师生对话#不要和焦虑的孩子一直讲道理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1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7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18: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第三年参加录制精品课,今年选择了三年级的《犟龟》,一遍遍读课文,感受也越来越深:致每一个在生活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自己,我觉得我的心里也有一只这样的“犟龟”。就像录精品课一样,年年没什么结果,年年都参与,这种“犟”似乎一直支撑着我。 三年级孩子哪里能读懂《犟龟》,这则童话的真正读者,应是历经世事的我们。人生哪有那么多心想事成?更多的是镜花水月的虚幻、竹篮打水的落空,是付出九分力气却只换来三分收获的落差,是卯足劲奔赴却屡屡事与愿违的常态。可正因如此,犟龟那份“一根筋“的执着,才更显珍贵。 为了一场素未谋面的狮王婚礼,它背着重重的壳,从远方启程。蜘蛛嘲笑它的迟缓,说它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命运也开了玩笑,让它走岔了方向,多走了无数弯路。它穿过荒芜的沙漠,拨开茂密的树林,越过数不清的阻碍,却在即将抵达时,从壁虎口中得知狮王的婚礼已暂时取消。故事没有给出圆满的结局,就像我们的人生,从不会提前剧透答案。 但犟龟的意义,从不是抵达终点,而是出发本身;人生的精彩,也从不是预设的完美结局,而是每一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气,是跌倒后依然选择重新再来的勇气。那些未完成的遗憾、走错的路、落空的期待,最终都会成为笔下的墨,那就让我们亲手谱写的人生故事,更厚重,也更动人。#精品课制作 #精品课大赛 #小学语文 #犟龟 #教育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