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10月大征期来了,所得税预缴表-职工薪酬 还在为企业所得税预缴表里的"职工薪酬"项目头疼吗?感觉数据对不上,越填越乱?别担心! 今天就跟着我一步步拆解,保证让你思路清晰,轻松搞定! 第一行,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这个是'大圈',范围最广! 包含范围:工资薪金、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简单说,就是你账本里'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下,所有二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总和。 如果你做账不规范,没通过这个科目,那就要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里的相关明细都加起来。 第二行,实际支付给职工的薪酬,这个是'小圈',范围小多了! 它特指你实际发给员工的工资薪金部分。不包括公司承担的社保和公积金,也不包括福利费。也就是实际发给员工工资的总数,是扣除个税,职工个人承担的社保公积金等代扣款项前的应发工资支付额 你直接取'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薪金'这个二级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就行。" 举个例子 假设小张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情况如下:应发工资总额:100万元 公司承担的社保公积金:30万元工会经费:2万元职工福利费:1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5万元个人社保公积金:15万元代扣个税:5万元实发工资:80万元 那么,在申报表上应该这样填写: 1.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 =应发工资总额+公司承担的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 =100万+30万+2万+12万+5万=149万 2.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应发工资总额=100万元 这里填报的不是实发到手的80万,而是实际支付/分配的工资总额100万。 结果:两者数据分别为149万和100万,存在49万的差异。这个差异正是“公司承担的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福利费,教育经费,是完全合理且合规的。最关键的一点 第二行的这个数,税务局会和你的个税申报系统里的工资总额进行比对!现在部分省份已经试点了,未来会全面推行。 如果两边对不上,系统就可能预警,专管员会来找你喝茶了! 所以,这次申报核心就是把这两个数搞明白。一个是'应该付的'总开销,一个是'实际发的'工资。 #会计 #企业所得税预缴 #会计实操 #报税 #财务咨询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9
企业所得税预缴附报职工薪酬四点提示 根据税务总局2025 年第 17 号公告,推出了全新的《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申报表(A 类)》,该表将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起,在企业预缴第三季度企业所得税时正式启用。新申报表的附报事项第 1 项,要求企业分别填报 “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 与 “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关于职工薪酬的附报填写,有四个注意点: 第一点就是关于填写口径。“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 与 “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均是会计核算口径。“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但是按照会计口径下,两者包含的内容并不相同,其中“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工会经费支出、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累计金额。其取数口径是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而“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填报纳税人“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下工资薪金借方发生额累计金额,即只是应付职工薪酬二级科目工资薪金的借方累计数。 #季度预缴 #职工薪酬 #林良典 #欧凯财税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6
CPA若彤1周前
10 月大征期来了,还在为企业所得税预缴表里的职工薪酬项目头疼吗?感觉数据对不上,越填越乱? 别担心,今天就跟着我一步步拆解,保证让你思路清晰,轻松搞定! 第一项 “已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薪金” 是 “大圈”,范围广,包含工资、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还有基础社保、公积金、补充养老医疗等。简单说,就是账上 “应付职工薪酬” 下所有二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总和。做账不规范没走这个科目的,就把管理、销售费用等相关明细加总。 第二项 “实际支付给职工的薪酬” 是 “小圈”,范围小很多,只算实际发员工的工资薪金,公司承担的社保、公积金和福利费都不算。其实就是员工扣个税、个人社保公积金前的应发工资,直接取 “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薪金” 的借方发生额就行。 举个栗子:小王公司 2025 年1-3季度,应发工资 100 万,公司承担社保公积金 30 万、工会经费 2 万、福利费 10 万、教育经费 5 万;个人社保公积金 15 万、代扣个税 5 万,实发 80 万。申报表怎么填?“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就是把这些加起来就是 147 万;第二项填应发工资总额 100 万,不是实发的 80 万。两者差 47 万,正是公司承担的社保、公积金、工会经费等,完全合规。 关键来了,第二项税务局数据会和个税申报系统的工资总额对比,对不上系统会预警,专管员可能就来找你喝茶了。 这次申报核心就是弄清俩数:公司该付的总开销、实际发员工的工资。记住大圈小圈区别,再跟个税系统对一对就没问题了。 我也整理了新版申报资料,含填报取数说明,需要的带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下期见 #会计#企业所得税预缴#会计实操#财务咨询 #报税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