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余情: 陈诚与吴石家属的跨立场守护 1950年的台湾,政治阴霾密布。国民党陆军中将吴石因秘密为中共传递情报,在叛徒告密后被捕,6月10日于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留下“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的绝笔诗句。这场风波并未随他的牺牲而平息,按照当时的惯例,“匪谍”家属难逃株连,妻子王碧奎随即被投入监狱,16岁的女儿吴学成与7岁的儿子吴健成被赶出家门,瞬间沦为无依无靠的流浪儿,“吴石家属”的身份让亲友们避之不及。 就在这个家庭濒临破碎之际,时任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台湾省主席的陈诚伸出了援手。他与吴石有着深厚的渊源——两人同为保定军校三期毕业生,北伐战争时期曾并肩作战,在战壕中共享干粮、共避炮火,结下过命的情谊。尽管后来因信仰不同走上殊途,但这份旧情并未在政治漩涡中泯灭。 作为台湾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陈诚顶着“通敌”猜忌、特务机构施压等多重风险,亲自干预案件。原本被判处九年监禁的王碧奎,在他的斡旋下仅关押七个月便获释出狱,这一转折在台湾解密档案与吴石家属的回忆中均有明确印证。 出狱后的生活依旧艰难,王碧奎带着孩子住在漏风的小屋,始终处于特务监视之下。陈诚的守护并未止步,他选择以隐秘的方式持续提供帮助:通过副官为孩子们改名换姓,对外宣称是陈家远亲,安排他们进入教会学校就读,连学费与校服都一并料理妥当。得知幼子吴健成爱读书,他特意从上海捎来全套《资治通鉴》,附上“闲时翻翻,莫负光阴”的便签;每逢春节,米、油、腊肠等年货与孩子们的新鞋总会准时送到;女儿吴学成发烧时,陈诚夫人还亲手熬制雪梨汤送到床头。 这份跨越立场的关怀延续了十余年。1960年吴学成考上台湾大学,陈诚写信告诫“学问是护身符,做人要像竹子——根扎得深,腰板才硬”;1977年吴健成获美国全额奖学金,他特意谈心叮嘱“外面世界大,但记着根在哪儿”。正是这份在刀尖上的坚守,让吴石一家在绝境中得以保全,最终子女成才,王碧奎晚年赴美国安度,1994年与吴石的骨灰合葬于北京香山,墓碑“丹心在此,与山河同”的刻字,为这段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诚的义举,既是对同窗战友情的交代,更是在极端政治环境中对人性底线的坚守,如一束微光穿透历史阴霾,成为跨越立场的温情印记。 (注:经史料核查,文中“伍实”应为“吴石”,“王碧桂”应为“王碧奎”,均为史料记载中的准确姓名。) #向英雄致敬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原创视频 #吴石就义后记 吴石就义后儿女受苦几十年!当理解父亲的伟大,他们言行催人泪下 1949年8月14日,吴石接到蒋介石令其即日赴台的急电。当时,他的长子、长女,都不在身边。长子吴韶成在南京求学,4月份,父子分别时,吴石从口袋里掏出20美元给儿子,那是他身上所有的钱;长女吴兰成在上海第一医学院读书,父女分别时,不知道是永诀,吴石什么也没留下。 决定赴台的时候,吴石非常牵挂韶成、兰成,他托人给长子的信箱里塞了一张没有署名的亲笔纸条,那纸条上写着:解放以后,有困难找何康。 8月16日,吴石带着妻子王碧奎、次女吴学成、幼子吴健成飞赴台湾,那时候的台湾,对他而言就是龙潭虎穴,去了,就是九死一生。 很遗憾,在两蒋父子制造的白色恐怖下,在“活阎王”谷正文等保密局大特务的穷追不舍下,奇迹和好运都没有发生在吴石身上。在台湾,他仅潜伏了六个月,就因台工委书记蔡孝乾的叛变,在1950年2月28不幸被捕了,妻子王碧奎受到牵连,也遭逮捕。 吴石潜伏台湾期间,跟大陆的儿女是断绝联系的。同年6月的一天,吴韶成在图书馆翻阅报纸,在上海《字林西报》上突然看到一条消息,标题是“轰动台湾间谍案四要角同被处死”,加框副题是“吴石临行前从容吟诗”。吴韶成当时眼前一片漆黑,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他把这条消息剪下来保存了整整60年。 吴石夫妇被捕一周后,16岁的吴学成和7岁的吴健成被赶出家门,流浪街头。吴石的部下、同族侄孙吴荫先侠肝义胆,不怕被牵连,收留了这对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姐弟,从此姐弟俩再没有踏进过他们所熟悉的家。 尽管吴石在国民党军界工作了几十年,有深厚的人脉,但世态炎凉,迫于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当吴石在台北马场町刑场慷慨就义后,许多人虽心存同情,却不敢公开出面相助,就连不少亲属都不敢公开出面认领亲人的遗体。最后,还是吴荫先,不顾受牵连的危险,四处奔走,带着年幼的吴兰成、吴健成姐弟,到台湾军法局申领吴石遗骸。得到军法局的批准后,他们领回遗体,火化后把骨灰寄放在台北郊区的一家寺庙中,这一放就是41年。 吴石就义后,妻子王碧奎仍被关押,直到1950年秋天,经吴石故旧营救,她才得以出狱。 出狱后,她带了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受尽了人间苦难。 15岁的吴学成随父亲赴台时,以为只是“出个差”,却在抵达后陷入噩梦。父亲将家变成情报站,她被迫在凌晨转送标有红蓝线的台湾防御部署图,迟到后被老师罚站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49
00:00 / 08: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9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9
看到吴石案的一个细节,后背发麻。陪他一起上刑场的六个人里,居然只有一个是党员。 1950年6月10号,台北马场町,天阴得吓人。吴石穿着囚服,慢慢地走着,脚步特别稳。他其实早就被打得不成样子了,一只眼睛都看不见了,但他还是直挺挺地走着,没一点退缩。 快走到刑场的时候,他嘴里轻轻念了一句诗,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他身边六个人,也都被带了出来,一个接一个,站在他身边,等着开枪。很多人以为他们都是共产党员,是组织派出来干大事的。 可事实是,除了朱枫,其他人都不是党员。听到这,我真的有点愣住了。不是党员,他们干嘛要跟着一起死?干嘛要把命搭进去? 吴石不是那种一开始就站在红色阵营里的。他是福建人,保定军校出的,后来还去了日本陆军大学,妥妥的高材生。 他在国民党里混得特别好,做到“国防部”参谋次长,按理说,日子可以过得很舒服,干嘛还要冒那么大风险? 但他偏不。他在那个位置上,干的事情却让国民党最怕。他把长江防线的部署图,全都交出去,连每个团在哪儿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他还想办法把接近300箱绝密档案留在大陆,亲手交给了解放军。你说这胆子得多大?他不是党员,但干的都是党员干的活。 他信的不是哪个人,也不是哪个组织,他信的是这个国家还有希望。 1949年,朱枫到了台湾,跟吴石接上了线。两人没说太多废话,办事特别利索。吴石把一大堆绝密资料给了她,包括台湾战区的防御图。 朱枫把这些情报藏在衣服里,穿过香港,一路送回了大陆,最后摆在了毛主席的案头。你说他不是“组织上的人”,但做的事比谁都拼。 可惜啊,最怕的不是敌人,是“自己人”变节。1950年初,组织里一个大人物蔡孝乾被抓了。他一开始也是硬骨头,结果撑不住,叛变了。 一叛变,整个地下组织就跟被连根拔了一样,吴石的身份也被暴露了。他被抓那天,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跑。保密局的人冲进他家,直接带走。 吴石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他也知道,从今天起,命就不属于自己了。在监狱里,他被打得很惨,一只眼睛就这么失明了,但他一声都没吭。 他没供出一个人,也没解释自己干了什么。他知道,越说死得越快。更重要的,他想拼一拼,能不能保住别人。 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的死白费了。他的副官聂曦,也不是党员,跟着他一起走上刑场。有人说,聂曦死前还在笑,笑得特别平静。 #吴石将军 #朱枫烈士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6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11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