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00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6: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极刑录:枭首执行全过程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种古代最害人的死刑——枭首。当一颗头颅被砍下后,还要被高悬示众数月,这究竟是单纯的惩罚,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力表演? 枭首之刑最早可追溯至商末,但真正制度化始于秦代。骊山之乱后,其党羽20人皆被枭首,首级高悬咸阳城门。汉代一度废止,魏晋时期复兴,至明清两代,成为仅次于凌迟的重刑。这种刑罚专为强盗、谋反等严重威胁社会秩序的罪行而设。清代律法规定,谋反大逆、杀父母、奴婢杀主等十恶重罪,皆适用枭首。 其特殊性在于不仅剥夺生命,更要通过公开示众,将死亡转化为持久的权力警示。 行刑前的程序庄重而森严:刑场必选在城门、集市或十字路口,行刑日期提前公告,意在最大化聚集围观民众。至监刑官、刽子手、护卫兵丁悉数到场,营造威严肃杀的氛围。犯人被押解至刑场中心,跪地面朝监刑官。官员会当众高声朗读罪状,详述其罪行对王朝、法度与社会安宁的破坏,赋予死亡以合法与正义的名义。 行刑瞬间追求果断精准:经验丰富的刽子手手持鬼头刀,刀身宽厚,刃口锋利,确保一击斩首。手起刀落间,身首分离,鲜血喷涌。这颗头颅便从此脱离肉体,进入被权力定义的展示阶段。 行刑完毕后,刽子手会将鲜血淋漓的头颅拾起,以发辫缠绕,或装入木笼,或直接以铁钉固定,高悬于城门闹市口。悬挂示众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日,长可达数月,全凭官府意志。其目的在于让警示效果最大化渗透,使过往行人每日目睹,将恐惧深深烙入记忆。 枭首的全过程,从公开宣判、瞬间斩首,到持久悬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权力威慑链条。它不仅终结了罪犯的生命,更将其头颅物化为一个公开的、持续发言的警示牌,无声宣告挑战秩序者其下场将是身首异处,并暴尸于众,尊严尽失。 1905年,清廷废除枭首,标志着传统刑罚向现代法治的转型。但这段历史提醒我们,权力的运作不仅依赖暴力,更需通过象征仪式巩固其合法性。枭首之刑,正是古代权力将暴力与象征紧密结合的残酷体现。 #死刑 #极刑 #枭首 #刑罚#法律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